疫情下的高三学生,面对开学推迟,复习计划打
如果是往年,此时高三学生早就应该坐在教室复习了,但是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爆发,各地相继作出延迟开学时间的决定,高三学生自然也不能提前来校集中复习。
离高考才百来天的时间,可能很多家长比学生更焦虑。我家孩子读高二,其实作为高二学生的家长,也没办法开学,在家陪孩子的家长也有一样的焦虑。虽然学校制定了“听课不停学”的政策,老师也要求我们每天在线上打卡交作业。但家长都清楚,孩子在家学习的效果跟在学校比起来,差别还是比较大。当然对于自律力非常强的孩子来说,可能没有什么差别,但又有多少孩子能很自觉去学习呢?
昨天看到自家孩子很难专注读书,忍不住给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打了一通电话。他孩子跟我家是同一个学校,询问了他在家陪孩子的一些情况。没想到,他跟我聊了很久,一下子让我茅塞顿开,感觉受益匪浅。现把他聊天的一些内容整理下来分享给大家。如果您也是陪读家长一员,相信对您也有所帮助。
01、家长在家不要表现出任何焦虑情绪其实面对这种不能到校上课情况,家长说不焦虑是不可能的,对于懂事的孩子来说,肯定也是焦虑的,除非你家孩子本身就对读书这件事无所谓。
如果孩子跟家长说出担心焦虑的话,家长最好跟孩子说,目前这种情况,教育主管部门肯定会考量此次疫情的影响,对高考命题会有所权衡,不排除适度控制高考难度的可能,好像非典那一年高考题目就有所降低,这句话能起到帮孩子平衡心态,同样对自己的焦虑感也有所缓解。
同样跟孩子说清楚,在疫情面前,现在几乎每个省都一样,每一个高三学生面临的处境也都差不多,都是在家复习。目前拼的就是谁更能自律些,谁家更有适合孩子学习的环境。家长一定要尽可能创造出孩子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安排计划学得进去的环境和氛围。
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明白一个道理,家长如果表现出一分焦虑状,那么就会带来孩子十分焦虑感。所以尤其在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管理好自己的焦虑情况,不要把忧愁和焦虑写在脸上,在家里时刻保持一定的笑容很重要。
02、多跟孩子的授课老师交流其实这一点我做得非常不到位,很少主动跟孩子的老师做交流。但这位高三学生的家长这方面做得非常不错。
他说首先要信任老师。越是非常时期,越要充分信任学校的安排和任课教师的专业性,千万不要听到其他家长找了什么网上课程和习题库之类的资料,就盲目跟进学习和购买。对于这种疫情突袭事件,打乱备考节奏,作为家长保持清醒和冷静的最有效方式,就是更加密切地与学校和各科任课老师建立联系,相信学校提供的解决方案。
虽然现在都提倡“听课不停学”,线上各类的课程也很多,除非孩子自己想主动看看其他线上课程,作为家长,一定不要为孩子去找那些包装性很强的线上课程和资料,一定要首选学校和任课老师提供的资源和网站链接进行学习,因为这些资源的针对性是最强的。家长切记不要贪多求全,以致于在各种学习资源中迷失,选择合适的并进行系统化的练习是关键,切勿东一榔头西一棒。
对于高中的课程,很多的家长没有能力去辅导孩子的,在高中一定要与班主任和孩子薄弱学科教师构建关键关系。要是孩子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那么可以建议孩子将自己的学习规划发给班主任老师看,听听他的建议;如果孩子有明显的薄弱学科,那么最好与任课教师主动沟通一次,咨询一下哪些是孩子需要重点突破的环节,并建议孩子将这些薄弱点融入到学习规划之中。
03. 保持和谐的家庭关系由于延长了假期,很多家庭第一次出现了父母亲都有较长一段时间待在家里的情况,此时最容易发生的就是平时忙于工作的爸爸或妈妈一下子都关心起孩子来了,这种双管齐下的“关心”常常会让家长进入互相埋怨、理念分歧、双倍焦虑的误区。
其实在这个时候一家人要珍惜这段陪伴的时光,把眼光拉得更长一些,不要把孩子所有的时间都填满学习,可以每天设一个轻松的聊天时段,要想到高考之后,无论孩子进入什么大学,都意味着他将逐渐离开父母,真正开始独立的“成人生活”,你和孩子朝夕相处的时光也许会越来越少,所以珍惜疫情带来难得的陪伴时光,给孩子紧张的高三生活带去最温暖的亲情力量,这比什么都重要。
让孩子每天关心一下疫情状况和收看新闻,因为通常情况下,每年国家重大事件都会不同程度地成为高考素材,尤其是在新高考的背景下,特别关注学生在真实场景,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因此,像此次疫情的发生情况就很有可能进入高考,所以每天关心一下不同角度的评论或积累一些小故事、小细节也很重要。
再说,即使不从高考的角度去考虑,让孩子在这种国难当头,了解一些这方面的具体状况,通过这种事件,对孩子的责任心培养也有帮助,也能提高孩子的家国情怀和担当力。
我把跟那位高三学生家长的聊天记录整理了下,相信对所有陪读的家长都会有所帮助!我是俩孩的爸爸裁缝方师傅,服装是我的主业,陪孩子读书是我目前的主要任务。我也写了一篇关于陪读方面的文章《为陪读父母量身定做的陪读宝典》,如果您感兴趣也可以去看看。愿在这个非常时期,每一位高三学生和家长都能收获非常宝贵的学习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