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万亿!让我国经济重新高速发展起来……
近日央视公布了新基建清单,覆盖这七大领域,5G基站,新能源汽车充电,特高压,城际高铁,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什么是新基建?我们将新基建分为四个层次:
(1)最内核是为数字、信息经济的六大支柱——即5G、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提供基础设施,如5G基站、IDC数据中心等;
(2)第二层次是电子化、智能化改造现有城市的传统基建设施,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项目;
(3)第三层次是在城市中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的配套应用设施,例如为新能源产业提供支持的充电桩、光伏、垃圾发电等;
(4)第四层次也是最外层,实际上并不能称得上新基建,更多是补短板基建,如科技园区的开发、连接城市群内部的城际高速铁、轻轨等。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我们都知道实体经济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商业模式也将会经历一个“天翻地覆”般的变化,这也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影响力减少。
那么如何减少疫情对于今年经济发展(国内通常以GDP作为衡量标准)的影响呢?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学智的回答最直观:“相比消费拉动,基建投资作用机制更直接、政策见效更快……。”
除了上述的观点,个人有些补充。
医疗今年的投资目标除了着眼于经济指标之外,也许我们应该结合今年抗击疫情的需要,推动基础医学(Basic Science of Medicine)的大力发展!
这场冲击提醒我们,社会医疗安全对于民生和经济的影响巨大。现代中国在国际大供应链体系中地位尤其重要,不加强这种优势,就会削弱中国经济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加强国内基础建设很重要,但是作为真正创造价值的中国制造业,同样不能把阵地让给美国制造、欧洲制造、日本制造等等!
所以,保障千千万万的中国制造业企业尽快复工,重新恢复产能就成了当务之急。而,为了现在和未来的企业保驾护航的,也离不开对这个领域的必要投入。
物流强调它,不仅仅因为物流行业在这场“战疫必胜”的保卫战中,起到了巨大的救灾、保障民生、保障企业恢复生产等作用,其实在即将大面积开展的“新基建”推广过程中,它也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场战役中,这个行业和医疗一线的工作者同样重要,不可或缺。
整个物流行业,在现今的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着承上启下的建设物资保障角色。包括基建在内的每条供应链中,大到物资准备、产成品运输,小到建设者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各种形式的物流。
在这样一个重要的后勤保障性质的领域,国家投入值不值得呢?!
消费这次的突如其来的变故,受影响最大的其实也就是消费,这种情况下,靠消费拉动GDP很困难,但是,疫情之后,最应该重点关注的也应该是消费。
带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基建已经是2020年的重中之重,而,中国制造对于国际社会的意义,也决定了世界离不开中国的对外贸易;唯有消费,创伤之后重新站立起来,最需要扶植和关注。
当然,消费者也需要在电子化、通讯、数字化、新能源、交通出行等方面提升生活品质,但是,基础的衣食住行、娱乐类的小商家,同样需要政策扶持,在疫情后迅速地重新站立起来。这对于民生和维稳都意义重大。
中国制造再次单独强调一下,虽然前面已经有所论及。
同样在此次疫情中,不少深受影响的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如何减轻他们的负担,并且,在与同样饱受打击的境外企业竞争中,更加快速的抢占市场优势,这既是个艰难的考验,也算是个难得的机遇,毕竟中国制造有着丰富的全行业供应链基础和坚实的运营经验!
加油中国!加油中国经济!
#新基建投资清单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