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人的最高境界,敢于并能够化敌为友、化敌为
2006年,百事公司更换CEO,呼声最高的当属当时副董事长迈克尔·怀特,因为他资历最深,经验也非常丰富。但是,最终胜出的却是当时任首席财务官的因德拉·努伊,她也成为了百事公司历史上首位女性掌门人。
呼声最高的怀特,在落选后,无心继续留在百事,就去了科德角度假。而此时的努伊并没有给自己庆祝,而是马上坐飞机去找怀特,她希望怀特能留下来。二人见面后,沿着海滩漫步,更多的是闲聊。回到怀特的度假别墅之后,努伊看到房间里的钢琴,就提议,自己唱歌,请怀特伴奏。
一曲唱罢,努伊真诚地对怀特说:你看我们不是配合的很好吗?留下来吧。你提任何条件,我都会考虑。怀特迟疑了一下说:我再考虑考虑吧。
努伊并没有放弃,她请百事的前CEO出面去劝怀特留下来,不过,怀特还是没有松口。随后,她又给怀特涨薪,享受和自己同样的待遇。努伊还在公司的会议上说:怀特是公司最出色的经营人才,也是我最亲密的伙伴,有他的帮助,我才能干的更出色。
怀特终于被感动了,决定留下来。他对努伊说:以后我弹琴,你唱歌,我们就一直这样合作下去。
之后,凡是重要的会议,努伊都会坚持让怀特坐在她右边紧靠她的位置上。努伊不仅以诚意留住了竞争对手,更以”尊奉贤人“的魄力让三位前任都成了她的智囊团成员。而她的大度和包容,也让她和怀特后来的合作非常的顺畅。在她上任之初,她的多项重要决策都是因为获得了怀特的支持,才最终打动了董事会。
2018年10月,努伊卸任百事首席执行官。她领导这家零食和饮料企业长达12年。
百事可乐
《鶡冠子·博选》里说:故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亡主与徒处。意思与我们现在流传很广的一个说法”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意思基本是一致的。(现在网上能查到的基本都说是曾子所说,也有直接注明出处是《曾子》的,不过《曾子》已亡佚,《大戴礼记》中有曾子十篇,不过并没有这一段内容。这种说法基本上都指向了南怀瑾先生的《历史的经验》这本书,这里的出处有可能是南怀瑾先生误记造成的)。
这里我们只是取其意,具体的考订就不做深究了。
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的道理,我想大家都明白,韩愈在《师说》里说:如汤之于伊尹,周文王之于姜太公,都是以师道相处;齐桓公之于管仲,汉高祖之于张良,则在师友之间;刘备之于诸葛亮,则是以友道相待。
这里提了几个例子,商汤和周文王都是以师道与伊尹和姜太公相处的,而齐桓公对管仲,刘邦对张良则是亦师亦友,而刘备对诸葛亮则是以朋友之道相处。
很多人之所以不能用、不敢用可以做自己的老师的人,很重要的一点是自尊心在作怪,很多人放不下身段去真正尊重别人,最大的问题还是出在自己身上。这里多说一句,古代的很多帝王,并不一定是真正的出于本心尊师,一个是借用这些人的名声、影响力,对其尊重来收买天下人心,让大家知道他尊重人才,吸引更多的人替他效力。魏文侯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家有兴趣的可以搜索一下,了解一下。
韩愈在《师说》中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这里韩愈是说当时的一种现象,其实就是一般的士大夫耻于以人为师,而工匠们却坚守师道。我们现在这种现象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写到这里,让我想到了三个词:谦逊、谦虚、谦卑。
谦逊是一种美德,从外在表现上是一种恭谨的样子,但是很容易自欺欺人做给别人看。
谦虚是一种心态,我们都很愿意谦虚的向他人学习,但往往也只会对比我们自己强的人谦虚。
谦卑却是一种修为,而不管对方是在自己之上还是在自己之下,不论出身背景,都会放低姿态,卑不是卑微,而是处下,是真正的去发现别人身上的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
说到这里,其实我们都还说的是要学会谦卑处下,学会尊重别人,学会向别人学习,这种状态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讲,可能都很难做到,而比这更难的则是能够化敌为友、化敌为师。历史上能够做到的更是少之又少,或者可以说是绝无仅有,那就是齐桓公与管仲。
齐桓公,也就是公子小白,是他父亲齐僖公的几个儿子中有可能竞争王位的三个人之一,另外两个一个是他的大哥公子诸儿,另外一个是公子纠。不过齐僖公很喜欢他的侄子,也就是公孙无知,给予他的待遇呢就像自己的亲儿子一样,齐僖公死了以后,首先继位的就是年长的公子诸儿,也就是齐襄公,他罢黜了公孙无知,剥夺了他那些不符合他身份的待遇,这激怒了公孙无知。后来齐襄公因为和鲁桓公之间的桃色纠纷,齐国的公子彭生杀了鲁桓公,公孙无知联合了一帮和他有共同利益的齐国贵族趁机作乱,杀了齐襄公,公孙无知就成了齐国的国君。
这个时候,本来齐襄公死后,最有可能竞争王位的就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了,所以公孙无知上位以后,首先就是要消灭这两个潜在的竞争对手,这个时候鲍叔牙就和小白逃到了莒国,管仲和召忽带着公子纠逃到了鲁国。这之后,公孙无知的残虐激起了民变,他也被杀。这个时候其实就成了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两个团队的王位争夺战。公子小白在莒国军队的支持下,率先进入齐国境内,公子纠在鲁国部队的支持下狙击公子小白,管仲差点射死了公子小白,幸亏是箭射到了衣带鈎上,小白才算捡了一条命。这后来的记载,有几个版本,我们就不去深究了。也就是后来小白抢先一步到达临淄,继位成为齐桓公。
对于齐桓公而言,敢于使用这样一位差点把自己射死的人,并且对他深信不疑,可以说齐桓公能够成为春秋首霸是有他的原因的。而管仲在之前也说,这三位最有可能继承王位的公子中,只有齐桓公有可能成就霸业,而且必须在他的辅佐下才能实现。齐桓公和管仲后来君臣相得四十年,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齐文化人物浮雕墙,山东省淄博市齐文化博物馆
其实,把视角切换到现代,现在我们所谓的竞争,更多的是利益之争,还有就是争个面子,也就是意气之争,这种竞争再残酷,基本也很少是真正的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当然,有些达到你死我活地步的,很多也都是竞争对手之间钻入了牛角尖,意气之争愈演愈烈,最终演化成了这种结果。
上边说的用师者王,这里的师,其实还应该包括一种人,就是你的竞争对手,也就是化敌为师,这里的化敌为师不一定是给对方一个老师的名号,而是棋逢对手,良性的竞争中砥砺互进,甚至是恶性的竞争中,也难分胜负,古今中外,这种棋逢对手的情况很多,就不用过多的举例子了。
有时候,选择什么样的人作为自己的对手,已经决定了你的格局和走向。好的对手,一直在持续不断的研究你,当你想懈怠的时候,当你进步慢的时候,都会被这样的对手迎头一击,这样的竞争是互相成就。
我们今天还是来分享一段《管子》的内容吧:
《管子·法法》:
闻贤而不举,殆;闻善而不索,殆;见能而不使,殆;亲人而不固,殆;同谋而离,殆;危人而不能,殆;废人而复起,殆;可而不为,殆;足而不施,殆;几而不密,殆。人主不周密,则正言直行之士危;正言直行之士危,则人主孤而毋内;人主孤而毋内,则人臣党而成群。使人主孤而毋内、人臣党而成群者,此非人臣之罪也,人主之过也。
这里管子一连用了九个殆,也就是作为领导者最为危险的九种情况,我们一个一个看一下:
第一个殆,知道有人很有才而不推荐很危险;
第二个殆,知道有人品德很高尚而不去求取,很危险;
第三个殆,明明知道这个人很有能力而不用,很危险;上级提拔下属一般都不喜欢有能力的,或者说是比喜欢能力超过自己的,这就导致一级不如一级,形成凡是精英均被淘汰的情况;
第四个殆,在一起谋事,而又离心离德很危险,中国人合伙做生意最大的毛病就是各自算计自己的利益,而不是把蛋糕做大;
第五个殆,自己没本事,搞不过别人,退让一下吃点亏可能也就过去了,如果还想着去算计别人,结果只能被人算计的更厉害,这也很危险;
第六个殆,开除的人,重新启用,很危险,齐桓公对这一条是血的教训,生命大代价。首先是不管对于撤职、开除的对不对,被撤职或者开除的人难免心里没有想法,如果再把他放到重要位置上,一定要慎之又慎,这是极其危险的;
第七个殆,可以做的事情不做,应该做的事情不做,很危险;
第八个殆,自己已经赚了很多钱,而不想分出去,很危险。有些老板对自己很慷慨,对员工一毛不拔哦,不考虑员工的发展和需要,一味的压低工资、想尽一切办法克扣提成,这样的老板干不长。
第九个殆,非常重要的事情,不能让外人知道,如果泄露出去,就很危险。这种情况遍地都是,比如有些企业,有员工给老板反映情况,老板怒不可遏,就把涉及到人叫来,训斥一通,说谁谁谁说你怎么怎么样。这会产生两个情况,一个是,真的反映问题的不敢反映了,第二个是,投机取巧、打小报告的就都来了,如果一个老板喜欢天天打小报告的人,或者故意使用喜欢打小报告的人来监控其他员工,那你永远也得不到人心,而且这些探子基本就是隐形的炸弹。
飘渺的大海,拍摄于山东省日照市任家台礁石公园
一个好的领导者,或者我们更具体来讲,就是企业家,都应该是一个生态系统的创建者和维护者,最为重要的工作必然是选贤任能,这样才能让这个生态系统生生不息。而上边提到的这9种情况,其实都是破坏这种生态系统,让这个系统不是优胜劣汰,而是劣胜优汰,没有了生生不息,也就只剩下乌烟瘴气。
所以,真正的高手,不仅仅能够用师、用友、用徒,更敢于也能够化敌为友、化敌为师,让自己形成更大的利益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