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经此一疫,最为重要的,让自己习得免于恐惧的


今天已经是2020年的2月3日,也是农历的大年初十。

首先向一直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同样也向那些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朋友表达最诚挚的敬意。

这个春节,可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非同寻常的,即使是在十天前,也就是除夕的时候,我想,绝大多数人也很难预料到这短短十天疫情的发展变化之快。


经此一疫,最为重要的,让自己习得免于恐惧的


每次重大的突发事件,不仅仅是对整个社会的一次集中大考,同样,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也都是我们可以用来自省和自我成长的最好机会。

突然面临这样的疫情,恐惧是人的本能,但是,如果不能快速的冷静下来,积极的去应对,而是被自己的本能、恐惧、好恶所裹挟,那将是人性的灾难。

这几天,有朋友后台留言问我,为什么不谈谈自己的看法?对于疫情本身,我并没有什么专业背景,没有去谈这个的资格。不过,这几天在看数据和新闻的过程中,很多人的反应在意料之中,但是十天过去了,还有很多人依然生活在恐惧之中,依然发表着各种各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依然有很多人提出了很多根本在逻辑上就说不通的各种看似义正言辞的指责、愤怒。我想,很多朋友也都看到了,我这里也不引用了。

现在是一个信息过载的社会,而且,信息的自我强化,将会导致我们在自我塑造的信息环境里越陷越深,不能自拔,不能恢复理性。

理性对一个人到底有多重要?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看着铺天盖地的各种言论,前一段时间的“量子波动读书法”的事情言犹在耳。此事一出,很多人极尽嘲讽之能事,但是有一个更重要的问题,我们却很少深入的去思考。

嘲笑之余,我们该思考什么呢?这些孩子的父母基本上都是在30-40岁之间,可以说绝大部分都接受过完整的教育,几乎也都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同样,他们也都处在生命的壮年期,心智模式应该已经非常成熟,但是还是会被这种高昂的培训班,低级的骗局所欺骗。

这里当然有很多问题,包括阶层焦虑、能力焦虑等等,如果仅从教育的角度而言,他们在受教育的阶段,其实缺乏了批判性思维的教育

而今天,面对重大疫情的时候,比日常生活中的这种焦虑而言,当下的恐惧不知道比之要大多少倍。当你看到,很多人的认证信息是博士、硕士、某些重要研究机构的主要负责人的时候,真的感觉是悲从中来。

思维能力,在某些阶段或者说绝大多数场景下,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及时你掌握了很多的知识,不能运用,或者说运用的层次很低,也很难发挥出知识真正的价值。

而在思维能力之上,更重要的就是人格教育,如果一个人智商很高、掌握了很多知识,又有极好的思维能力,但是,如果没有完整的人格,这样的人,反而可能会对这个社会造成极大的破坏。

智慧,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词,在当下,最重要的智慧,就是应该让自己免于恐惧,恢复理性,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让自己明白,现在应该做什么。

节节攀升的确诊病例数,快速增长的疑似病例数,各种各样的传播链条的信息,让我们草木皆兵。但是,恐惧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不可能让我们具备战胜疫情的力量。如果对细菌、病毒有一些基本的知识和认知,我们就会知道,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恐慌过度了。其实,只要做好基本的防护,少去人员密集的场所,与人接触保持一定的距离,戴好口罩,勤洗手,该消毒的时候消毒,就可以在极大概率上避免被传染。

可能有人会说,这还是有可能啊。但是,有什么事情是万无一失的呢?好像没有。而我们日常生活中,对很多事情,如果也是抱着这种心态的话,我想我们绝大多数的过错也就可以避免了。平常的日子,我们更多的是一厢情愿,相信自己总是会被幸运眷顾的那个,总是留了一大堆漏洞,还自认为自己会万无一失。

这种重大的事件面前,对于每个人而言,最为重要的,就是习得让自己免于恐惧的能力。

要不然,我们的人生必将会如荒草般野蛮生长,而无法实现人生的展开,更无从实现人生的价值。


经此一疫,最为重要的,让自己习得免于恐惧的


今天,还是分享一些《学记》的内容吧。

这部只有1229的文章,却是世界第一部教育专著,今天,《学记》有更大、更现实的价值,因为它不仅包含了教与学的方法,更关注人的成长,更关注自我教育,它强调长善救失,它同时也强调教学相长,更强调善喻。

为什么要善喻?具体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需要的是确定、明确,界限清晰、结论清楚,但是,对于思维能力的培养,则需要个体全身心的介入,不是简单的接受,而是要通过自身的思维能力的介入,让我们具备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记》全文共20节,1229个字,其篇幅短小精悍,内容相当丰富、精辟、 深刻,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其教学理论、教育方法、教学原则对现代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影响。

我们可以试着看一下《学记》里的五大原则,这些原则,对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都同样适用:

第一个原则教学相长

原文: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释义: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学业的不足,才能反过来严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后才能不倦的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兑命》篇说:“(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是一个事情的两个方面”,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解读: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更多的是注重让孩子接受、吸收。更有更多的家长,觉得自己教不了,就觉得多给钱,给孩子请最好、最贵的家教就是对孩子的爱。最好的家庭教育,是学会和孩子一起成长。当然,这里并不是让你和孩子一起去学微积分、物理实验、化学分子式,而是和孩子一起学习该如何学习、该如何成长,该如何做一个人格健全的人。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也会同样面临困惑,这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也都是成长的极佳的时机和机会。也不要装大人,装什么都懂,不懂就爽快的承认,让孩子教你的过程,孩子自己也在成长。

第二个原则:长善救失

原文: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释义:学生在学习上有四种过失,是施教的人必须要了解的:人们学习失败的原因,或者是因为贪多,或者是知识面偏窄,或者是态度轻率,或者是畏难中止。这四点,是由于学生的不同心理和才智所引起的。教师懂得受教育者的不同心理特点,才能帮助学生克服缺点。教育的作用,就是使受教育者能发挥其优点并克服其缺点。

解读:应该说,知子莫若父,知子莫若母。作为父母,理应比老师更了解孩子的性格特点,长处、优势,短处和劣势。长善救失,就是要根据孩子的性格特征,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孩子做到长处更长,同时补偏救弊,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第三个原则:臧息相辅

原文: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兑命》曰:「敬孙务时敏,厥修乃来。」其此之谓乎!

释义:大学的教育活动,按时令进行,各有正式课业;休息的时候,也有课外作业。课外不学杂乐,课内就不可能把琴弹好;课外不学习音律,课内就不能学好诗文;课外不学好洒扫应对的知识,课内就学不好礼仪。可见,不学习各种杂艺,就不可能乐于对待所学的正课。所以,君子对待学习,课内受业要学好正课;在家休息,要学好各种杂艺。唯其这样,才能安心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群众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尽管离开师长辅导,也不会违背所学的道理。《兑命》篇中说?只有专心致志谦逊恭敬,时时刻刻敏捷地求学,在学业上就能有所成就”,就是说的这个道理啊!

解读:其实,这一段的重点就在于: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即“藏”有主攻方向,学有所成(修);业余爱好,即“息”活泼多样,饶有兴致,使整个教学活动成为张弛有节、严肃活泼的愉快过程。我们这个时代,相比古代,专业分的过细,其实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在一定的阶段,是让孩子先要博学,也就是我们现在通常意义上说的通识教育,在通识教育的过程中,发现孩子的兴趣、优势,为他的成长找准更准确的方向。另外,就是课内课外的结合,课本上学到的东西,要在生活中去实践,去重新学习、重新发现。

第四个原则:启发诱导,也就是善喻的原则

原文: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释义:君子不但懂得教学成功的经验,又懂得教学失败的原因,就可以当好教师了。所以说教师对人施教,就是启发诱导:(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劝勉而不强制;指导学习的门径,而不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教师对学生)诱导而不牵拉,则师生融洽;劝勉而不强制,学生才能感到学习容易;启发而不包办,学生才会自己钻研思考。能做到师生融洽,使学生感到学习容易,并能独立思考,可以说是做到了善于启发诱导了。

解读:善喻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很难,如果将一个道理讲的轻松、明白,孩子能够豁然开朗,这可能就是水平高和水平低的老师的区别吧。

第五个原则:及时施教原则

原文: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释义:大学施教的方法:在学生的错误没有发生时就加以防止,叫做预防;在适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叫做及时;不超越受教育者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互相取长补短,叫做相互研讨。这四点,是教学成功的经验。

解读:这里讲了四点,但是重点是”时“,其实就是要根绝孩子的成长规律、教学规律适时的进行教育。比如孩子只有三四岁,你跟孩子讲怎么和单位里的领导相处,那自然就没有多大的正面价值。当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意思就是,教育孩子,一定要注意时机和成长的规律。不能一味纵容,有时候更不能只知道指责,而不和孩子一起去学习、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这五大原则,基本上涵盖了我们平常的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理论和方法都具备。


经此一疫,最为重要的,让自己习得免于恐惧的


人格教育和思维模式的教育,我觉得可以统称为“智慧教育”,这里的智慧既包括了人格的力量,又包括了批判性思考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智慧的定义,应该是突破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重大的突发事件面前,正是我们补上自我教育中的“智慧教育”这一课的时候。


愿大家各自安好,在能够做好自身的同时,尽量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更可以利用这段难得的时光,多陪陪家人,多思考一下我们的人生,让我们的灵魂可以跟得上脚步。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