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严,企业是否无路可退?

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也离不开资源,传统制造业对资源的消耗带来了利益,但也带来了污染。随着全球化水平的加深,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共识,各国政府也不断出台环境保护的相关法规,对于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另一方面,却也给制造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生存难题。随着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严格,企业面临巨大的控污成本,是否真的无路可退了?

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严,企业是否无路可退?

环境规制与地区发展的关系

201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认为生态环境对于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他认为仅从GDP增长水平无法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构建了关于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型,加入环境因素,以解释和应对全球化的温室气体等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作用。目前国内学者对生态环境和区域创新能力之间的研究,主要基于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库兹涅茨曲线显示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环境污染不断加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程度不断降低。在此过程中,也映射出创新在促进经济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将生态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也不断深入。

很多学者研究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环境污染,碳排放等的关系,证明经济增长会引起环境问题,并认为随着技术创新,技术进步等会降低环境的污染程度。也有研究表明环境创新与有害气体污染之间存在一种双向的因果关系。但是较少有学者从环境影响经济增长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因为绿色发展理念越来越受到全球的关注,为提升环境质量,降低环境污染水平,政府也在不断的出台政府环境规制,甚至将地区生态环境纳入地区政府官员的晋升指标,会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从环境污染型,资源消耗性发展方式向绿色,可持续的方向转变,从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环境污染成本,促进企业通过创新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环境对于地区创新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

环境规制带来的消极影响

政府加强环境上的管制从长期来看是利国利民的,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提高,自然资源的保留,人民幸福感的提高。但是对于某些制造业企业,尤其是高污染的企业而言,政府加强环境上的规制会影响企业的生存。带来的消极影响是会影响当地的产业结构、增加企业经营的成本、甚至会导致“寻租”行为的出现。

影响地区产业结构。环境污染问题主要来源于资源的消耗,对于自然资源相对充裕的地区而言,其产业发展基础主要依靠其资源的开采,而资源开采活动本身就是对生态环境的一种严重的破坏,因此政府加强环境规制首先会影响自然资源丰富地区的产业结构。另外,在资源充裕省份的企业多为制造企业,依靠低价的劳动力和资源优势从事资源消耗型制造,这种依赖资源的制造业势必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比如河北、山西等地区,在开采资源和发展制造业的过程中造成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增加企业的经营成本。制造企业的生产活动非常依赖于大型设备的投资,固定资产投入在制造业的发展中至关重要,因此固定资产投资成为其生产经营支出的主要组成部分。一旦企业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若其生产活动产生的污染水平高于政府的规定水平,会导致企业调整产线,甚至需要更新设备,而这个过程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导致制造企业的成本大幅度增加,势必会影响此类企业的生产经营。可能会导致寻租行为的出现。由于政府在环境管制上具有重要的权力,对企业的监管是政府的主要职责。企业为了获取更高的排污标准,或者为了更大程度的开采资源获取收益,往往选择通过“寻租”行为与政府官员打好关系,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导致政府官员受贿。环境规制带来的积极影响

任何事物都是双刃剑,同样环境规制并非完全损害企业的利益,同样也给企业和地区带来了机会。环境规制从长期来看不仅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能会倒逼企业创新能力的提高。

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环境规制程度的加深,政府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进行取缔或暂停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保护当地的环境,减少空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水污染等,对于地区生态环境的改善至关重要。生态环境的提高在长期来看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百利而无一害,一方面越来越多的第三产业进入当地的产业结构,从而在知识经济时代更好的创造价值,实现从“微笑曲线”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另一方面,当代人才选择工作地点时更多关注当地的生态环境质量和生活便利度,因此,环境越好的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认为环境质量对地区创新的影响主要包含两个层面,一种是政府层面的环境规制会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产生影响。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知识密集型方式转变。通过环境规制,提高企业的环境污染成本,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水平。钟茂初等(2015)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研究发现,环境规制与地区产业转移,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U型关系,随着环境规制的不断提高,超过门槛值,能够促进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结构升级。赵红(2007)认为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有助于激励企业通过创新补偿进而降低环境规制带来的不利影响,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另外也有学者指出由于环境规制产生的清洁技术具有扩散作用,从而通过清洁技术的普及有助于降低企业的污染成本,助力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可见政府层面的环境规制在长期来看会带来积极的影响,有助于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污染型企业退出市场,环保型行业快速发展的局面。本研究倾向于研究环境质量是否能够通过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等方式提高地区的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随着管理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发现企业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企业会通过环境保护,环保投入,提高研发投入等方式履行社会责任。企业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会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有助于企业更好的发展,因此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投入会带给企业积极的补偿。对于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发现企业会自发的进行环境保护,采用更加绿色环保的方式,提高要素生产率,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带动企业创新绩效的提升。因此从企业自发的承担社会责任的角度看环境质量会影响企业的创新行为,进而有助于地区创新能力的提升。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严,企业是否无路可退?

环境规制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观点

环境规制对经济的影响主要有“遵循成本说”和“创新补偿说”两种看法。此类研究主要认为环境规制对企业的影响,由于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创新的主要力量和来源,因此企业的创新发展会影响地区的创新能力。

“遵循成本说”站在相对短期的视角,认为环境规制会提高企业的成本,包括企业为降低污染所直接消耗的成本以及由于政府实施环境规制导致生产要素成本提高带来的间接成本。这种观点与新古典经济学派的观点一致,认为环境规制会增加企业成本,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创新补偿说”的观点主要是基于Poter假说(Porter and Claas,1995),认为环境规制从长期来看能够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行为,环境规制给企业带来压力,能够促进企业通过改进技术,通过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进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除此之外,也有学者认为由于污染具有空间溢出作用,各个区域和地区的环境规制强度不同会产生环境竞次竞争现象,也就是每个地区不愿意采用更高的标准以防降低产业竞争优势,最终导致总体环境恶化的结果。从长期的视角来看,环境规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助于企业的创新发展,进而提升区域创新水平。企业发展的新出路

地区政府为保证地区经济与环境的共同发展,在提高政府环境规制的同时必然会不断地通过政策措施,激励或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当然环境规制势必会对不合规的企业进行淘汰,对企业来说带来沉重的打击。但是若企业抓住机会,改善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不断的提升创新能力,在环境规制水平下大力发展技术,通过提高技术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仅能够降低成本,还能在产业发展中获取竞争优势。另外,政府也会加强引进环境友好型企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地区长期的又好又快发展,对于新创企业和服务型企业的入驻带来巨大的机会和潜力。

因此,环境规制整体来说对污染型企业有一定的伤害,但是还是会产生倒逼污染型企业的技术创新和进步,企业应抓住机会,做好环境友好型生产,并不断的优化技术对企业来说是一种驱动力和优势。企业并非无路可走,正确调整则是企业发展的艳阳天。

政府环境规制越来越严,企业是否无路可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