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国大型救灾为例,说说奥巴马为何自责:天
在现代治理的模型下,全球各国无论是在军事还是在民生上,没有哪个国家的班子机构会牺牲效率而堆积庞大的人力和资源去针对巨型灾害。这样就意味着,世界范围内,任何一个国家,在救援大面积、高强度或高破坏性、高传染性的灾害时,都无法做到及时响应,捉襟见肘是必然之势,亦是常态。
从风灾救援到加州大火,似乎每一次灾难特朗普都要被媒体批评一番。
地球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在面对飓风、山火等灾害的救灾时也被广为诟病,类似的大灾难还包括东南亚海啸、东日本大地震、海地太子港地震、印度鼠疫等等,这种来自自然界的强大破坏力(也可能来自人为,比如美国“9·11”事件、东京地铁毒气事件、印度博帕尔化工气体泄漏事件),人类要做多少准备才足以应对呢?
显然,这个工作量无比庞大,一方面政府架构要保证效率,另一方面限于现时今日人类的运输动员集结能力,在最初阶段的无序及资源不足是无法避免的。
“9·11”最后的调查指出,美国国家层面在情报工作上有所失职业;纽约则在紧急救援上出现很多问题。
美国在发生“9·11”事件后,合并了20多个部门成立了国土安全部(DHS),它最主要的职能是统筹全美各种应急部门,着重应对大规模恐怖袭击后的民防、救灾与运输管制,这是从偏重救灾转为偏重反恐,也是美国1950年代以后最大的政府机构调整。
DHS前身为美国联邦紧急事务管理总署(FEMA),是在1978年将各个应急单位统一起来的组织,该部门主要职能是处理美国国内的天灾、核灾难、恐怖袭击等重大灾难,冷战结束后其更多的是把目光放在自然灾害上,侧重救援。
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洗礼的惨状。看照片你可能都不敢相信这是美国!
2005年8月,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洗礼,事后调查报告显示,美国众多机构与官员在风灾面前表现混乱,组织甚差,连时任总统奥巴马都说“这本来是一起天灾,最后成为了一场人祸”。于是,DHS不得不重新加强天然灾害的管理与救援,并首次将美国海岸警卫队纳入其中(战时移交美国国防部),同时强化医疗物资的管理与储备。
从美国国土安全部的不停调整演变可以看出,这可以说是一个动态机构,每每遭逢巨变,其组织结构与目的都会做出调整。那么调整的结果如何呢?留意近年美国频发的灾难救援,我们不难发现,DHS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美国的例子可以看出,面对巨型灾害,没有一劳永逸的法子,折中的办法是事先规划控制一定的资源,作为应急储备,在人力方面则建立一个应急管理机构,平时主要做计划与演练,包括应急通信、医疗保障、物资统筹、人员调配等等,甚至包括灾区各种秩序的维护与舆论的管控。
这就像是一个备份方案一样,并非国家紧急危难时才启动,平时就该准备妥善,一旦进入紧急状态,要做到及时切换,才能将危难损失降到最低。
汶川地震救援,军用黑鹰大显身手。现在我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直20。
另外,在今天各种大型天灾人祸的救援中,各国部队无疑扮演者定海神针的重要角色,因为军队的超强执行力、军人的坚强意志,以及军队所拥有的大型运输机、直升机、工兵机械、野战医院及野战设施建设能力,都是灾区恢复搜救及运输、救援能力的主要与最佳手段。
我们无法控制灾难,但可以在效率与应急之间做好平衡,以期减少灾难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