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发热门诊的酸甜苦辣

发热门诊的酸甜苦辣

医生正在发热门诊询问病人情况 重庆新闻网记者 钱波 摄


发热门诊的酸甜苦辣

医护人员正在为病人抽血


发热门诊的酸甜苦辣

医护人员给病区消毒


发热门诊的酸甜苦辣

医护人员正在穿戴必要的防护用品


“您的体温是37.7度,麻烦您跟着我们引导员到发热门诊就医。”24日上午10点多,一名年轻女孩在男友的陪同下到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看病,因为体温发热,被医院的预检分诊分流到了发热门诊。

女孩的焦虑写在脸上,她拉着男朋友的手一直在哆嗦。“我没什么事,为什么要来这儿呀。我吃点退烧药就好了,咱们回家吧。”

“你都发烧两天了,放心吧,你没事,咱们看看医生怎么说。”男孩一边安抚一边给女孩挂了号。

“麻烦您到这边抽血,然后在这里排队等待做咽拭子采集。”穿着防护服的护士张路平接过单子,指引女孩坐在椅子上准备抽血和做核酸检测标本的采集,自己赶紧对采集室进行消毒。女孩不明白为什么咽拭子的采集室,每做完一个人就要消毒15分钟。

“这是为了防止交叉感染,病人不理解,但是我理解她的心情。”护士张路平看到女孩情绪有些激动,赶紧解释。没想到女孩嚎啕大哭,朝张路平吼着:“你们不怕死,可是我怕。”

听了这句话,张路平哆嗦了一下,护目镜里的眼睛紧接着就红了。她平复了一下呼吸,笑着对女孩说,“你放心,有我们在,就会让你身体好好的。”

“焦虑、不安、惶恐”,这是病人来到发热门诊后的常态。“安抚、检查、隔离”,则是医护人员应对的办法。

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每天都在发热门诊上演着。

心里堵得慌

我就对自己说,不能哭不能哭

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一个月前只搜得到“人和街道人兴路199号、二甲医院”等信息,然而现在你再搜索这家医院,就会多出一条红色字体的温馨提示:本院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点救治医院,同时开设发热门诊。

这意味着,两江新区范围内,所有的发热患者都将被集中到这所医院进行检查、隔离和治疗。无论这些患者从哪里来,首先都要经过医院的预检分诊,发热病人和有武汉接触往来史的病人将由专门的引导人员从专用通道送至发热门诊。

“今天上午做得很好,让你受委屈了。”趁着吃午饭的工夫,刚脱去防护服的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医疗护理组组长许国梅赶紧和张路平谈谈心。

“组长,没什么的,我能理解他们的心情。”“工作还要继续,你赶紧吃完饭休息一会儿吧。”张路平给女孩做完检测后,又把她送到了隔离病房。

吃午饭前,张路平换完衣服,哭了好一会儿。

“心里堵得慌,那会儿我就对自己说,不能哭不能哭,哭了护目镜就花了,千万不能哭。”张路平当时咬着嘴唇,喘着粗气让自己平复下来。其实委屈得不得了,30岁不到的她,已有半个多月没回家了。“疫情时期,病人再遇上发热,情绪都会波动,我特别能够理解。可为什么听了那句话很难受,不是说我们不怕死,而是因为治病救人是我的职责,这时候我也不能怕。”

下午1点10分,张路平准备回到工作岗位。另外一边的办公室里,许国梅正在给刘建和王小红做思想工作,她们不想离开发热门诊,甚至还和许国梅“讨价还价”,希望护士长能让她们继续留在发热门诊,战斗到最后。

但是,许国梅没给她们机会,直接强制两人“下岗”。

被强制休息的两个人

为改建发热门诊立“汗马功劳”

1月23日,按照国家卫健委和重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有关要求,重庆市卫健委按照“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原则,确定了42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重庆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就有了不小的变化。

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之前的发热门诊位于医院内的一栋独立两层小楼内,被设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定点医院后,这栋楼就被迅速改建,一部分作为一般病人的发热门诊,另一部分作为“有武汉来往史或接触史”的发热病人的发热门诊。

“她们为发热门诊的改建工作,立下了汗马功劳。”许国梅称,刚刚被强制休息的刘建和王小红就是最早一批参与改建工作的医护人员。

“那几天还下着雨,特别冷,但为了避免发热病人聚集扎堆,我们临时搭设了棚子。他们能坐在外面烤火,我们只能站着。”刘建还记得改建初期,很多硬件设施还不完善,自己和护士们一起动手改造,并且制作了检查流程图。

“包括从预检分诊到发热门诊的专用通道、CT检查的专用通道,都是我们设计出来,然后交给医院确定。”王小红特别自豪地说,看着发热门诊改建完成,非常有成就感。

当听说自己要被强制休息,两人还有些不情愿。“我们俩身体状况都很好,前几天医院还组织了检查。只是担心我们忙碌太久了,身体会遭不住。接下来,我们要去隔离病房内休息。休息好了就早点出来,继续回一线岗位上工作。”

24小时在岗

护士三班倒,8小时换一次

在发热门诊办公室的墙壁上,贴着医疗废物处置流程、发热门诊工作人员穿戴防护用品流程和发热门诊检查流程图,时刻提醒着医护人员,这里就是抗疫的前线。

“我们早上7点半就从定点的休息点一起出发到医院来,然后马上换防护服,赶在8点钟之前将前一个晚上守夜的护士替换下来。”许国梅介绍称,发热门诊是24小时在岗,所以护士轮岗采取三班倒,8个小时换一次。“穿着防护服工作很累,听不清说话,喘不过气,而且穿上就不能脱,只能少喝水,穿着纸尿裤应急。”

廖莲梅是护理部副主任,在发热门诊连续工作了10天。24日上午,她在换岗前,又接诊了4名发热患者。“患者中有个老年人,他不但发烧,而且下腹剧痛。我们赶紧联系了急诊检查,完善腹部超声波检测。”

这边电话才接通不到2分钟,超声科的医生陈姝君推着仪器赶到了。顾不了太多,她换上防护服就冲进了发热门诊。

“谢谢医生和护士们的帮助,给你们添麻烦了。”患者家属拿着检测的结果,连声向医护人员致谢,其实这就是发热门诊工作的效率。

“我们现在都要按照新冠肺炎第六版诊断标准来做,抽血、CT、核酸检测标本,每天都是几百份。”稍早前,两江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核酸检测实验室投入使用,核酸检测前的咽拭子采集就更多了。许国梅在每次咽拭子采集前,都要提醒护士们要注意防护和标本采集的正确率。

“这个采集确实很难受,患者会觉得喉咙不舒服。”盛堂芳在进行咽拭子采集时就遇到过患者感到不适而呕吐的情况。“为了能提取到符合检测标准的标本,我们采集时尽量动作轻柔,让他们舒服一点,我们也知道这个很难受,只能克服现在的困难,把一切做得更好。”

重庆晨报·重庆新闻网记者 曲鸿瑞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