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解读周星驰《新喜剧之王》,当下娱乐圈艺
这两天,最火的娱乐新闻莫过于郑爽的“代孕弃子”的新闻了。具体新闻细节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这里就不赘述了。
回看郑爽出道10来年的成绩,有专业人士评价,演技有待提高,热度却可以降降。
因为出道于流行文化,偶像文化等疯狂扩张的时代,郑爽马上就被大众认识并熟知。一路走来也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作品,却通过整容、情感绯闻以及各种热搜一直保持着相当高的人气。
一个在演艺圈谋生的“演员”,不靠艺术作品来证明自己,却靠各种炒作和热搜来宣传自己,并不断地参加各种综艺节目,以此获得高报酬和维持热度,不禁令人咂舌。
无独有偶,杨超越,自参加《《创造101》选秀节目开始,就一直登上热搜榜。于是很多网友就有疑问,她是怎么火的,为何能频频上热搜?她的唱跳实力可以说是参加节目的那些练习生中最差的。不仅唱歌歌词跟不上,还时常忘记舞蹈动作,每次的公演现场都成了车祸现场,表现非常的不尽人意。最后却拿到第三名的好成绩,成功出道。
不靠实力却能大火,这不禁让人想问,娱乐圈艺人火的标准是什么?靠什么能火?
要说娱乐圈真正“火”的大佬莫过于周星驰了。人说:一年一影帝,百年周星驰。这是有道理的。因为周星驰的电影总是富有深度,反复仔细品味后总能发掘他在讽刺着现实讽刺着社会。
周星驰最具有讽刺意味的电影的莫过于《喜剧之王》,虽叫喜剧之王,但全剧几乎看不到一点喜剧成分,有的只是悲剧,以及主角尹天仇近乎悲剧的人生。
片中周星驰饰演的尹天仇是个很有演戏天赋,热爱演戏的人。但是,因为没有背景,没有资源,没有机会,只能一直跑龙套。
所以看到最后真的很希望尹天仇能成功,尤其看到被别人瞧不起,被说出那句“屎,你是一滩屎,命比蚁便宜”时,真的令人感到深深的悲凉。
而《新喜剧之王》作为延续《喜剧之王》IP的电影,观众似乎都不买账。其实,如果按照周星驰电影一贯的风格——讽刺现实去欣赏,或许就能理解周星驰了。
就像有网友评论说:“星爷凭借多年的努力,终于拍出了一部《逐梦演艺圈》。”
没错,这部片就是讽刺当下娱乐圈的。
片中的女主如梦,周星驰从各个方面把她塑造出一个超低智商和超低情商的妄人。何谓“妄人”?无知妄为的人。就像网友评论的那样。
第一个镜头是,当她看到有位老伯被车撞倒,想到的居然是老伯演戏不到位,在旁边一顿教人家怎么演戏。说得好听是对戏的痴迷,说不好听就像围观群众说的是个傻子。
第二个镜头,在自己父亲的生日宴上,顶着一个死尸的妆容,还一个劲地说各种死相关的话题,当父亲生气拿刀出来时,居然还乐呵地掏出手机拍照。
第三个镜头,面对男友浮夸虚假的鼓励,居然跑去整容,就为了演戏?这讽刺了现在娱乐圈的整容现象。另外,身体发肤,受之父母,随意拿自己身体开玩笑对得起父母吗?在明知被整坏的情况下,居然还有勇气跑去面试白雪公主的角色。
第四个镜头,面对男友浮夸的演技和欺骗,居然傻傻地去筹钱,打各种工。
第五个镜头,面对一往情深的好友李洋的表白,居然听不出来。
第六个镜头,在“星爷新电影选角”的海选现场,别人都是各种才艺,她却啥也不会。最后演的自己的分手片段入围也是莫名其妙。
······
相比于《喜剧之王》尹天仇努力、刻苦、有天赋、有演技,最后却不能成功,而《新喜剧之王》如梦智商低,情商低,没演技,没天赋,除了非常廉价的努力,啥都没有,最后却成功了。这讽刺了以前的娱乐圈各种努力和天赋才能都不一定能成功,而现在没有实力靠流量也能成功。另一个角色马可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王宝强饰演的马可是一个过气演员,演戏各种尬,对白记不住,改念个123456都念不好。直接被导演说没演技没实力。然而他最后又翻红就是因为在网上盛传的被吓尿的视频,这让他获得了巨大的流量,又“火”了起来。这其中的讽刺意味不可谓不深。
现实中很多人当不了明(xi)星(zi),就想着改当网红。如今短视频平台和直播平台的崛起,为网红带来巨大的流量,丝毫 不亚于当红明星。而只要有足够流量,必然会受到资本的追逐。
《新喜剧之王》中被广大观众吐槽的广告植入,说明了连一向对电影极度严苛的星爷也沦陷于资本中,这其中更是对整个演艺行业资本运作的讽刺。
作为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红遍全球的国家一级演员,导演,周星驰对如今娱乐文化低俗化的心痛体会要比我们普通人来得更深。所以在电影中从头到尾都是对当下娱乐圈的各种讽刺也就能理解了。之所以不被大众所接受,是因为大众就处在这粉丝经济之中,或者说,是大众文化的选择才导致了今天娱乐文化的低俗。
许知远说:“这是一个低俗化的时代。”以前人们看京剧听京剧和地方戏曲,90年代人们喜欢摇滚,而现在,流行口水音乐大行其道。这是人们的选择。所以,因为有市场,资本才会逐利。因为有利可图,所以人人想当明(xi)星(zi),想当网红。
之前有一份关于大学生就业意向的调查报告显示:有七成的大学生梦想当明(xi)星(zi)或网红。这是时代的可悲。当人们都不再以当教师,科学家,医生,军人等作为信仰的时候,这样的社会是多么的可怕。
前段时间《我就是演员》中章子怡评价金莎的话:“为什么要当演员,演员难道是最低的一个职业,所有人都要来分一杯羹。”虽然对于章子怡也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是单单看她说的这句话还是很有道理的。当然,这还要抛开节目效果而论。
演员确实不是一个低级的职业,但是中国娱乐圈能称得上演员的却屈指可数。或者说,能称得上演员的人并不在所谓的娱乐圈中,他们只不过是在从事表演艺术这个行业。而所有热衷和向往娱乐圈的大部分人都不是为了艺术而去的,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红,为了成为明(xi)星(zi),而不是演员和音乐人。这才是最低俗的职业向往。
虽说人分三六九等、职业分三六九等的时代早已过去,但如果说“明星”算是一个职业的话,那确实是一个最低俗的职业。当然,他们也会给自己冠上标签——“演员”或“音乐人”。但是,真正只为表演艺术和音乐艺术的人是不会自称“明星”的,也不会被人称为“明星”。“ 明星”本不是贬义词,应该是褒义的,但在演艺行业中,却是真实的贬义。
这些“明星们”拿着高额的报酬,能做的社会贡献却是相当小的,他们所产出的文化“艺术品”通常是对社会文化进步的贡献不大,有时甚至对社会文化进步产生负面影响。
而“无脑”的粉丝大众正是促成这一切的源头。如果没有无脑的追捧,他们就会把精力放在艺术创作上,而不是炒作,吸睛和吸金。也不用因为做了职业本分的事就大呼敬业。程序员猝死在工作岗位上没人说敬业,医生累倒在工作台上没人说敬业,城市清洁工酷暑严寒保证城市清洁没人说敬业,“明星”受点小伤继续完成演出争相报道敬业。可悲!可叹!
那么,真正的明星和网红是什么样的?他们低调地做着最本职、最平凡的工作,做着对社会最大的贡献。
其实,所有新闻、出版、演艺、影视、网络、游戏、动漫等等的从业人员,他们都属于文化、艺术的创作者和传播者,同科学家、医者、教育者一样,都是崇高的职业。他们应以“弘扬文化、艺术”为使命,而不是为了利益,践踏文化,践踏艺术。
我们普通大众也应该学会理性追星,应该把拥有崇高职业和崇高理想的人当偶像,而不是追逐人格不健全的娱乐“明星”。
在这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逐渐地失去了思考能力、辨别能力,开始走向ruo智化,社会也越来越低俗化。我们应时刻保持清醒,不被网络纷繁复杂的信息所影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文化鉴赏能力,找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