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皮亚佐拉与李斯特诞辰 张浩天《时空旅行者
受南极论坛和中国交响乐基金会的邀请,去年年末,新生代钢琴艺术家张浩天前往南极,为科考人员献上了一场特别的演出。在去南极的路上,他途经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沿途的异域风情以及当地的文化历史带给张浩天许多的感触,他说:“这段经历让我有了想穿越时间、空间和大家一起分享音乐、艺术、人生的想法。”于是回国后,他决心以“时空旅行者”为主题,完成一次从古典乐派到浪漫、印象再到近代,最终回到当代的神秘旅程。
2021年1月22日,张浩天的《时空旅行者之浪漫者专列》音乐会将登陆东方艺术中心。2021年恰逢“探戈之父”皮亚佐拉诞辰100周年,以及“钢琴之王”李斯特诞辰210周年。东艺特别策划了一系列演出,邀请新生代钢琴家左章、著名小提琴演奏家吕思清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向两位大师致敬,更有东艺的老牌项目“东方市民音乐会”为此特别策划主题音乐会。张浩天将打响头炮,以最经典的探戈舞曲以及李斯特“最难的钢琴作品”,正式拉开该系列演出的序幕。
致敬皮亚佐拉100周年诞辰
2021年是“探戈之父”阿根廷作曲家阿斯图尔·皮亚佐拉诞辰100周年。有人说,皮亚佐拉的出现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没有皮亚佐拉,就没有今天的“探戈音乐”。他以全方位系统的古典音乐技法为基础,创造性地融合了传统古典音乐与爵士乐的作曲风格,将探戈音乐从通俗流行的舞蹈伴奏音乐提升为可以单独在舞台上展示的具有高度艺术性的纯音乐形式,使这种音乐兼备古典的“形”与探戈的“神”。
在前往南极的那次旅程中,张浩天在阿根廷停留了两天,刚好去了当地最大的一个图书馆,“一走进去就看到一本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而那本乐谱背后就是皮亚佐拉老师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的作品集”。张浩天本来就喜欢希纳斯特拉的作品,而在阿根廷与他们的“相遇”让他感到这似乎是一种命运的指引,于是在对两位作曲家的音乐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后,为了向皮亚佐拉致敬,张浩天特别选择了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作为他“时空旅行专列”的“始发站”。这部作品是皮亚佐拉为致敬维瓦尔第的《四季》而创作,以春、夏、秋、冬四个乐章对应四个季节,展现出截然不同的音乐情绪。除此之外,张浩天还将带来皮亚佐拉的另外两首探戈作品《遗忘》与《自由探戈》,汇集了古典和爵士等全新的音乐元素,使得音乐在具有阿根廷本身民族特性的同时又洋溢着一种现代风格与神秘色彩。皮亚佐拉专门为钢琴写的曲子很少,大多都是弦乐作品,这次张浩天特意寻觅了一版非常合适的钢琴曲谱在音乐会上演奏。此外,张浩天还特别选择了皮亚佐拉的老师阿尔伯托·希纳斯特拉的作品以体现“传承”。希纳斯特拉的作品完美地将传统与现代创作手法结合,在使用十二音列创作手法的基础上塑造出典型的阿根廷民族色彩,而音乐会现场的《阿根廷舞蹈》和《第一钢琴奏鸣曲》又会带来怎样的听觉体验,令人期待。
“最难的钢琴曲”纪念李斯特
借着“钢琴之王”李斯特诞辰210周年的机会,此次巡演曲目中,张浩天特别选择了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唐璜》,既是为了呈现自己对音乐的独特理解,又是纪念这位伟大音乐家的210周年诞辰。
《唐璜的回忆》是李斯特根据莫扎特歌剧《唐璜》改编的钢琴曲。歌剧时长约有两个半小时,被李斯特改编后,成了简短的钢琴曲,是李斯特众多改编曲中的精粹。这部作品在演奏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快速地用双手跨越键盘,其技术之艰深,场面之宏大,让它被誉为“世界最难钢琴曲之一”。这首钢琴曲的旋律起伏同样极具特点,在原作的丰富表情之上制造出了惊人的音响气势,钢琴家们演绎这首作品的时候对华彩和变奏的处理也各有不同。
多年的海外学习生活经历令张浩天对艺术有独特的理解方式。他喜欢在音乐中包容多样的民族语汇和音乐元素,也乐于接受各种作品给予他的思想启发。他尤其喜欢李斯特的创新,“我认为像李斯特、贝多芬这些音乐大师在他们的时代所创作的其实都是特别流行的东西。虽然我们现在叫古典音乐,但是只是因为经历了漫长的时光被流传了下来,才因此变成了经典。正因此,在这个时代,我们不能忘记对跨界、创新的尝试。”基于这样的音乐理解,他希望自己具备实验精神与创新意识,去做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并且通过自己对这首作品的独特演绎,为大家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积极开拓创新,但“一定对音乐负责”
身为90后的张浩天,钢琴经历却格外丰富。5岁拜师于陈郎秋教授门下接受钢琴启蒙,4年后又跟随加拿大著名钢琴艺术家萨沙博士学习,12岁就在加拿大全国音乐比赛上一举夺魁,被当时的媒体封为“音乐神童”。15岁时以年度排名第一的优秀成绩被美国曼尼斯音乐学院破格录取,20岁考入英国历史悠久的皇家音乐学院研究生院进行深造。
现在的张浩天凭借着出众的成绩和青年艺术家的独特魅力担任了多种角色,如2014年南京青奥会全球宣传及文化教育大使、故宫宫廷文化·祥瑞艺术宣传大使等等。他还是时尚盛典的常客,不论与美术馆,或是电音、男团都进行过跨界尝试,线上线下也都乐于与粉丝建立联系。张浩天认为,古典音乐领域其实可以探索许多有趣的东西。他积极开拓自己所能接触的领域,只希望可以借此吸引更多人喜欢古典音乐、走进音乐厅。但同时,他认为自己是“有底线”的,“这个音乐我一定要能听的过去,一定要是好听的东西。如果我认为这个音乐不好听的话,我绝不会去做这个尝试。”
在多重身份的美誉下,“钢琴家”始终是他不变的初心与归宿。除了音乐会之外,张浩天也常常办大师班,或是参与“古典音乐进校园”等线下活动,甚至还自己进行音乐创作。如果感到焦虑、有压力,他会选择打游戏、看综艺、看动漫,宅在家里放松自己。但为了给观众呈现更好的作品和状态,他从不觉得“吃苦”是什么大事。“吃苦是我们行业的一个常态,也是一种责任。消费者来听我们的音乐,我们也希望观众能听到高质量的作品。”他对自己的专业和责任有清晰的认知,“不管有怎样的困难,我要对消费者负责,也要对音乐负责。”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