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2016年,一档名为《我在故宫修文物》的纪录片掀起了一轮故宫热潮,这档节目将故宫这个中国传统元素重新拉到了人们眼前,而这次的再现,并不是传统的对于故宫的介绍,而是以全新的视角,以匠人的方式,向大众还原了故宫文物背后的故事,让人们产生了了解传统文化的兴趣。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最初,国潮最初只是互相传播小众文化,而在2018年才开始爆发式增长。近几年来,国潮好像成为了一个炽手可热的词语,带有中国传统元素的电视节目、文创产品也层出不穷,比如《中国诗词大会》,故宫文创手办等等。国潮已经渗透到了我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也彰显出了现代的中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自信。

吃嘛嘛香的传统零食

虽然现在洋快餐已经全面进攻中国市场,咖啡,刺身等西方饮食文化已经融入了大众生活,并被广泛接受,但是在这样的个大背景之下,还是有异军突起。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大白兔奶糖,老冰棍雪糕,虽然现在各式各样的零食都有,什么薯片,可乐,汉堡等等,但是也有一些人开始回味中国的传统美食了。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大白兔奶糖

中华传统美食其实从来也没有衰退过,毕竟中国是世界有名的美食国家,连外国人吃了都要说声好,中国人的吃货属性也是世界闻名,哪里泛滥了,吃。有网友调侃,只要中国人在的地方,把它们都吃绝种。玩笑归玩笑,但是也能看出中国人对于吃情有独钟。

虽然在菜式上并不能体现出国潮的复兴,但是零食上却比较明显。最直观的是传统零食的销量上涨,大白兔奶糖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大白兔品牌诞生于1959年,在当年那可是建国十周年纪念礼品,也是60,70后最有回忆的零食了。但是最近几年,90,00后好像也开始加入了大白兔的队伍。

不少电商推出了大白兔礼盒装,大白兔巨兔装,大白兔新年装等各种各样的款式,除了直接卖糖果,大白兔还和不少品牌进行了联名,比如和气味图书馆联名推出了大白兔沐浴露,洗完之后奶香四溢,唤起了不少人童年的记忆。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传统零食糖葫芦

除了童年记忆的传统零食,还有类似于驴打滚,糖葫芦,麻花这样的千年美食也是受到了国内外游客的欢迎。吃传统零食,也成为了国潮复兴的一种表现方式。

另外,最近一两年,李子柒的视频也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它将一些中国美食以更加传统的做法向人们展现。画面的精美,色彩的搭配,每一帧都是美好。从她的视频当中,我们更加感受到中国美食的精致,也给中国美食带来了一大波外国粉丝。

穿潮牌也可以很中国

国潮体现最为明显的就是中国元素和服装的结合,不仅仅体现在传统的民族服装汉服的复兴上面,还有非常多的现代时尚品牌和中国国潮结合。随着时代的变化,中国经历过日潮,韩潮,欧美潮等不同的时尚潮流,而现在,中国潮也变成了一种世界潮流。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某中国潮牌服饰

一部分,一些中国老时装品牌开始推出新款的国潮样式服装,比如说李宁的“国潮”球鞋,利郎的“生僻字”系列服装,在展现自己服装品牌的同时也在向外界传递着中国文化。老的服装品牌在做着国潮的创新,也有一部分年轻群体直接开创了属于自己的国潮新品牌,他们在设计方面,将年轻人的个性和某些中国传统的文化元素相结合,古典和现代碰撞产生了不同的火花。

服装中国化是受国潮影响最深的部分,但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它装饰品的中国化。比如说一些背包,项链,耳环,手饰,有的和中国的一些物质元素结合,比如说熊猫,长城,糖葫芦等等,也有的和一些非物质文化结合,比如说京剧,书法,各种不同形式的组合作出了不同的创新。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中国风服装

中国人在的地方就有国潮,但是国潮又不仅限于中国人。一些国际品牌例如LV,香奈儿也开始做中国风的改变,简单的有在产品上加一些中国符号,复杂的有从款式上进行了根本性的中国式改变,虽然有一些产品在设计上一言难尽,但是也能够看出,知名品牌的改变也将引领新的世界流行趋势,中国风也在进一步走向世界。

听有味中国曲儿

这里的中国曲儿并不单单指戏曲,更多的是传统戏曲和现代元素的融合。京剧其实是中国非常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历史也是非常悠久。但是从京剧本身来说,受众其实比较狭窄,年轻群体的接受度也不是特别高。为此,戏剧也做了一些现代化的改变,迎合了中国潮。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青花瓷

京剧在现代的传播也并不一定是完整的舞台戏剧了,它也在逐渐融入年轻群体当中。前几年播出的一部家庭都市剧《都挺好》,里面就有不少戏剧元素的背景音乐,保留了传统京剧的风格,但是又做出了一些流行性的改变,让戏剧也走进了千家万户。

中国风乐曲的井喷也体现出了国潮的兴盛。之前以周杰伦为代表的国风乐曲风靡大江南北,《青花瓷》,《菊花台》,中国韵味的歌词和曲调,让不少人开始学着创作中国乐曲。近些年来也有以现代流行乐曲为主,传统元素为辅的一些乐曲改编,比如说《北京一夜》,加入了一些戏腔,混搭式的乐曲也受到了不少年轻人的喜爱。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相声文化

另外还有春晚的相声,中国舞等,虽然是老节目,但是也可以看出,从传统的相声选段到每年结合新的热点来创作,传统的形式和新兴的内容结合,进一步传播了中国文化,让更多的年轻群体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文化节目看不停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那么一段时间疯狂地背诗,摩拳擦掌想要参加《中国诗词大会》?或者是就喜欢下班放学没事看看这节目看看自己还记得多少,也有的感叹怎么现代的学生懂得这么多,还在感叹武亦姝的那种才女气质。这档节目,就是电视节目上非常好的一种国潮复兴。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中国诗词大会

不同于之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诗词的方式,这样的节目以娱乐化的竞赛方式,让人们自愿参加进来,后来发现文人之间的比赛学习原来也可以很精彩。“飞花令”环节的紧张,选手们不断挑战着自己的知识容量,观众们在台下的一阵阵掌声,是给选手的,但是又未尝不是给中国文化的。

另外,除了《修文物》,其实我们还有《上新了故宫》将故宫文化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其实这样的节目还有很多,比如说《经典咏流传》,将中国古典诗词和歌声结合起来,达到永流传的目的;《遇见天坛》以天坛为核心,让年轻的实习生们参加节目,既体验了天坛工作者的工作日常,也向外界普及了天坛文化;还有《我们的国货》这样的节目,明星和设计师共同设计创新国货,然后比拼谁的产品更受欢迎……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遇见天坛

电视节目的受众非常广泛,几岁的孩子或者是七八十的老人都能够接触到,这种传播方式让中国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最广泛的百姓当中,让国潮变得大众化。

打造文创嗨起来

不知道大家还记不记得曾经刷爆朋友圈的百雀羚海报,长到逆天的海报将百雀羚的的品牌化作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工笔画的画风,民国时期的打扮,既凸显出了百雀羚的历史悠久,又向人们展现出了女性的古典美,这种H5传播形式也属于品牌的一种文创。不管最后百雀羚的产品效果怎么样,但是它这一举动,既宣传了百雀羚,也宣传了国货。

火爆天的故宫文创自然也不能落下,既有制作设计非常精美的故宫手账,书签,也有电子版的雍正H5动画,让人们看到了一个更加年轻的故宫。故宫文创,充分挖掘了故宫的历史底蕴,将一些历史文化和现代流行相结合,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比如说那句非常流行的“朕知道了”,吸取了网络用语的娱乐化方式,也打破了年轻群体对于历史刻板的成见,可谓一举两得。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故宫文创

博物馆文创也仅仅只是文创的一小部分,其实我们还有很多的文创类型,比如说城市文创,非遗文创,游戏文创等等,其中非遗的文创是现代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非遗的文创相比于其它的种类来说,更需要人去量身定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非遗文创都能够像食品或者服装那样有非常强大的包容性,每一件非遗都有它独特的个性。

非遗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传统的手工技艺,若不加以传承,“人亡艺绝”成为了一种可见的趋势。但是非遗被市场压挤,又很难通过自身传承,这时候非遗文创就发挥了它的作用。比如说贵州和云南的蜡染,改变的时候可能需要考虑它本身材料的特殊性,在其它一些次要的因素上作出改变,而并不能一刀切,只保留它最浅显的花纹,其余全部改变,这就丧失了蜡染技术最本质的个性。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非遗文创

打造文创是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一种非常有效的方式,因为它不仅仅满足了文化效益,也能产生一定的经济价值。打造文创产品也是未来复兴国潮的一种主要手段,比其它任何方式的力量都要强大。

中国创造的崛起

其实从根本上来说,国潮的兴起并不仅仅是狭义上的潮牌的流行,更是一种中国情怀和中国自信的彰显。国潮既有以实物产品为载体的中国制造,也有以文化创新为载体的中国创造。国潮能够流行,离不开中国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

曾经有人开玩笑,在国外了买了一个本土品牌,最后却是“made in China”,其实这也是中国影响力的一种体现。但是“中国制造”正朝着“中国创造”改变,“中国速度”也在向着“中国质量”转变,国潮的兴盛让中国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中国制造”变“中国创造”,国潮的复兴让中

国潮的流行,主力军是新一代的年轻群体。他们有个性,有想法,有创造力,他们也敢于向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是在传承的过程中也要注意,新兴的固然有活力,但是将传统焕新才是重中之重。如果一味追求个性而忽视了最本真的中国精神,将会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归根结底,中国文化的弘扬还是要靠一代一年青人的不懈努力,前辈们的努力和精神我们要记住,但是对于后辈的一些大胆创新前辈们也应该用更为包容的眼光和胸怀去看待,“鼓励+包容”才是让中国文化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