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害了!“天问一号”探测火星的“神器”中有
23日12点41分,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在海南文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作为我国继“嫦娥系列”月球探测任务后的又一大航天探测工程,“天问一号”火星探测任务将一次性完成“绕、落、巡”三大任务,标志着我国行星探测的大幕正式拉开。
“火星,我们来了!”
“天问一号”瞬间刷屏,但人们可能并不知道,其核心设备火星高分辨率相机(简称“高分相机”)就来自长春光机所。该重要核心装置作为“天问一号”火星环绕器上的有效载荷之一,集众多优点为一身,克服了过去光学相机的很多弱点,配置的两种成像探测器,有望获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图像及视频图像。
该高分相机采用了集光能力强、有效口径利用充分、光学传递函数高、杂光抑制能力强的长焦距大视场离轴光学系统,以全碳化设计理念解决了相机长焦距技术指标与重量资源紧张之间的矛盾,通过碳纤维桁架实现了光学元件的位置保证和高轻量化的结构设计。相机配置了五谱段TDI CCD和国产面阵探测器两种成像探测器,实现线阵推扫和面阵成像的兼容,有望获得火星表面真彩色融合图像及视频图像。
在此次火星探测上该高分相机将承担什么任务?
据中科院长春光机所相关专家透露,我国首次发射的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着陆巡视器和环绕器组成,一步实现“绕、着、巡”三大任务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其中高分相机科学探测任务包括获取火星表面重点区域精细观测图像。
对沙丘、冰川、崩塌等可能具有动态变化特征的区域进行高精度成像和详细勘测,开展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及变化探测研究。对干枯河床、沉积岩层等火星可能存在水的地区,以及撞击坑、火山、峡谷、多丘带、裂谷边缘等典型地貌单元和具有特殊意义的地质单元进行高分辨率成像,开展流水地貌、火山地貌、撞击坑地貌、风蚀地貌等特征地貌单元识别,以及火星表面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研究。该任务的完成将为我国火星探测和人类全面了解火星地貌地表状况、太阳系起源与演化等作出重要贡献。
30人“年轻”队伍4年时间精心研制
据了解,长春光机所于2016年4月正式启动火星探测高分相机研制任务。承担研制任务的是来自长春光机所空间三部一支年轻的队伍,这支队伍由30多人组成,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团队在四年多的研制过程中,大力协同,攻坚克难,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保证了项目的顺利交付。四年间,团队突破了多项关键技术,同时为适应深空探测数传能力弱的强约束要求,大胆创新工作模式,设计了抽点、融合、区域提取等多种下行模式和星上感兴趣区域识别功能,为高分相机首次在深空探测领域的成功应用探索出一条新路。
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