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雅的让孩子看电视、玩电脑?这一个神器
对于现在的父母来说,教育孩子的难题数不胜数,其中,如何管理孩子看电视电脑,绝对是避不开的一个。
从孩子出生开始,我阅读了十几本育儿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女儿乐乐现在2岁半,在看电视、电脑这个问题上,经历了起初的大吵大闹、后来需要大人管束、现在完全是自己开自己关等三个阶段,我也积累了一些经验。
下面我想从四个方面与大家分享。
①担心孩子视力下降
2015年,俄亥俄州立大学做了一项长达20年、针对4512名美国儿童的研究,最后显示,长时间看书、看电视或者玩电脑,真的不是导致近视的直接原因。
这是一个颠覆我们认知的研究。
其实,到目前为止并没有证据证明,长期注视电视、电脑屏幕会造成视力损伤。
当然,长时间盯着屏幕确实会导致眼睛痛、头痛、眼睛干涩等问题。
但是,当你的眼睛离开屏幕后,这些症状也会随即消失。
那为什么大家印象里会觉得这样的人容易近视呢?那只不过因为喜欢读书、看电脑、看电视的人,俗称宅男(女),只喜欢待在家里,不喜欢出去,那么自然户外日照时间少,也就容易近视。
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调查表明,儿童每周多在户外玩耍1小时,患近视的风险将降低2%。
还有很多研究也证明,户外活动是近视眼的独立保护因素,因为阳光里面有一些物质,可能与眼球发育及抑制近视发生有关。
目前专家基本形成了一个共识:如果要使户外暴露发挥作用,每天至少要暴露2个小时。
其实,站在家长考虑角度来说,总焦虑孩子的近视真的意义不大。
现在的孩子要想学习好、提高自己,不看书、看电脑是根本不可能。一方面想让孩子少看,另一方面又惦记想拼命鸡娃,天下哪有这么美的事?
再说了,我们这代靠读书出来的人,多数近视,现在不也没怎么样吗?为戴眼镜不方便发愁,总比为生计发愁程度低些吧?
②不知道什么设备最适合孩子
设备这块,我个人建议给孩子用pad,尽量不给看电视和手机。
电视的最大问题是不可控:打开时候放的什么节目、会放多长都是未知,不太好量化孩子的时间。而且遥控器对于2岁多的孩子来说,可能还是稍微复杂了点。
达不到让他自己操控,自己开、自己关的目的。
所以打乐乐出生,只要她在家,我家电视就没开过。
现在电视在我家就是个不太好用的大镜子而已。
曾经试图跟老婆大人沟通,想把电视卖了,差点没被打死。
手机有俩问题。
一个是太小了,孩子需要抱着手机低头看,对颈椎不太好。
另一个问题是内容太多了,要是她把我哪个文件删了,我没忍住打她一顿,多心疼。
万一她打开我手机里在哪个角落保存的图片或者视频,污染幼小心灵不说,牵连我还得招致老婆一顿毒打,不止心疼,屁股也疼。
再说了,好不容易神兽自己玩会,家长拿手机干点自己的事不香嘛?
比较起来,pad的优点有3个:
使用方便,孩子从头到尾都可以自己操作;
适合观看,把它立在合适的地方,孩子离开一段距离,坐在小板凳上就可以看;
不怕霍霍,反正里面全是给孩子装的东西,随便你删,我再装就好了。
③怕孩子沉溺其中
蒙台梭利博士在她的经典著作《童年的秘密》告诉我们:儿童的成长有着其内在的精神驱动和规律,儿童的成长需要依靠他们自身的不断的有意识的、自主的、独立的与外界环境进行活动来获得。
成人如果想促进儿童成长,最重要的是要给他们创造一个充满爱的安全的环境,尊重并理解孩子的行为,对他们的行为尽量做最少的限制和“指导”。
儿童自然会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该如何做,他们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聪明。
所以父母与其担心孩子会沉溺电视、电脑不可自拔,不如认真思考一下,如何给孩子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如何制定一个孩子能够接受的规则让他遵守。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规则,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
牛津大学历史学博士尤瓦尔·赫拉利的超级畅销书《人类简史》中提到,十万年前,地球上至少有六种不同的人,而智人能够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就是语言。
人类语言之所以与众不同,在于它不仅能够传达实物的信息,而且能够传达关于一些根本不存在的事物的信息。
从此,有了虚构,而虚构,不只让人类能够想象,更重要的是可以“一起”想象。
而孩子从出生起,父母帮助他进行的想象是什么呢?就是规则。
规则,让孩子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怎么做。这样他才会有掌控感,也会更配合。所以制定规则时,让孩子参与就十分重要。
比如,哄乐乐睡觉时,我会跟她读绘本的时候,跟她说:“咱把手头这本看完就睡觉,可以吗?”一般她会干净利索的回答“好!”或者说“再看一本!”然后乖乖睡觉。
刚开始看pad时候,我一般会问她“看完这集就不看了,可以吗?”起初,她会回答“好!”。
但是,到了后来就逐渐失灵了,所以就引入新的规则,这是后话了。
千万警惕大人的权威意识,总想自己单方面制定规则,孩子乖乖遵守就好。
这是不现实,也是不考虑孩子感受的简单粗暴办法。
考虑到后面会提及一些动画片的名字,为了方便,这里单独讲一下吧。
给孩子看什么内容,这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给孩子下个APP,然后让他自己随便看,家长当甩手掌柜去了。
有几个可以免费看绘本的APP,有兴趣的可以试试,不过乐乐是全都不感冒。
她还是更喜欢我把她抱在怀里,给她念绘本的感觉。
至于动画,一定要记住,远离国产动画!
什么熊大熊二、喜洋洋,千万别给孩子看,价值观真是歪的不行。
光头强明明是个职业伐木工,怎么砍树就成了反派了?好几次明明没招惹熊大熊二,却依旧被整的很惨,凭什么?
《喜洋洋》各种暴力、语言粗俗,更是连新闻联播都对其点名批评。
现在乐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是《小鼠波波》和《蓝色小考拉》。
尤其前者是绝对的百看不厌,每次看的都聚精会神。
一共是106集,每集5分钟,语速略慢,很适合英语启蒙,给2岁多的孩子磨耳朵非常合适。
至于小猪佩奇、汪汪队、海底小纵队这些也都是很经典的动画片,但是语速稍快,等孩子大点,可以逐步引入。
①方法一:看表
乐乐大概是从2岁左右开始看手机的,像前文所说,我意识到手机存在的问题,去年双11果断买了个pad。
最开始给她规定的是一次可以看10分钟,每次给她摆好pad,看她自己乖乖坐好,我就指着墙上的表告诉她:“闺女,你看,现在表指的是10,待会到了12,咱就不看了好不好?”
闺女顺着我指的方向看过去,然后听我说完话,一声“好!”就津津有味的看起来。
等快到点了,我就问她:“乐乐,快指到12了哦,咱看完这集就不能看了哦!”
起初她还搭理我,次数多了,她学会了反抗:“再看一会!”
然后就进入了僵持阶段,一方低声下气:“闺女,差不多了吧?”,另一方面毫不在乎:“不行,再看会!”
最终以一个无知少女的嚎啕大哭和一个中年的气急败坏,草草收场。
这到底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②方法二:确定集数
机智的我意识到,2岁的孩子毕竟还不认识数字,让她看表确实有点强人所难了。
于是,开始跟她确定集数。
一集动画基本上是5分钟,于是每次我给她规定,可以看2集。
又是顺利了没两天,这家伙就变出了新花样。
总是到第二集快完的时候,她就换新的,然后跟我争辩说:“第二集我没看完啊!”这个逻辑,一时竟让我无言以对。
没想到才2岁的孩子,就已经成为了带逻辑大师,这届父母真的有点难。
③成功方法
我苦苦思索,到底什么办法既能规定时间,她又能认识呢?
看到办公桌上,我自己用来做“番茄工作法”的沙漏,忽然得到了启发。
于是,我又买了俩沙漏,一个15分钟的用来控制看pad,一个30分钟的用来提高乐乐的吃饭速度。
没成想,效果非常显著。
前几次,我还需要跟她强调一下,沙漏上方的沙子没了,就不看了。
到了后来,她会自己从抽屉拿出pad、立到桌上、找出沙漏、立到pad边、打开波波、后退4步、坐到椅子上,一气呵成,完全不用大人操心。
15分钟后,沙漏流光,她会主动起身、关掉pad、放入抽屉,然后开始骚扰我们。
昨天,我们需要在姥姥家住了一晚,让她自己收拾带哪些东西。
她已经知道把pad拿给我们的时候,自己主动去找沙漏,也一起带着了。
中年老父亲看到这一幕,表示非常欣慰。
当然,每个家庭情况都不一样,适合我的办法也未必适合你。
但是,我觉得内核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让孩子生活在规则的环境里,帮他逐渐开启理性的智慧。
当孩子在她自己认可的规则范围里活动,你还需要每天吼孩子吗?
反过来说,当你开始吼孩子的时候,恰恰是你已经踏上了权威之路,你需要成长自己了!
《童年的秘密》里说,儿童总是渴望去观察事物并被他们所吸引,也特别容易被成人的行动所吸引进而模仿它们。
所以,帮助孩子建立规则的最核心要素,就是父母要高度警觉自己的权威意识。
你要明白,孩子要做的是模仿你,而不是听命于你。
孩子是父母的孩子没错,但是孩子首先,是他自己。
作者简介:冯十一,多平台签约作者,每周阅读一本书,40岁坚持学习的中年男人,篇篇都是有趣又轻松的干货,专注个人成长、思维方式。欢迎关注@天津冯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