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程序员眼中的中国程序员
编程这个行业在国内已经不算陌生了,毕竟国内程序员的存量已经有几百万之众,如果单纯从人口比例上看少的可怜,但在绝对数量上已经在全球的前排位置了,编程最早起源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最早的CPL(combined programming language)诞生在剑桥大学,后来陆续推出了BCPL,B语言,C语言诞生于1972年的贝尔实验室,C++诞生于1983年比C语言晚了将近10年,java诞生于1995年比C++晚了13年,现在流行的高级语言都是在这些基础语言的基础上演化创新出来的。
上个世纪60年代的国内还处于大变革时期,距离改革开放还有将近十几年的时间,大家还在忙着解决温饱的问题,对于编程这个概念都很少提及,只有在改革开放之初才有国外的编程书籍陆续引入国内,编程是以英文为基础的语法体系,如果懂英语再去学习编程会快捷许多,很多国人看不上印度人,但印度的英语底子好(主要英属殖民地统治的时间长)在学习编程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无形之中就提升了学习编程的门槛,本来学习英文就是一门非常费劲的事情,再加上学习编程语法,所以早期的真正的程序员数量非常稀少。
国内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程序员属于求伯君,雷军等人,早期的程序员只要能写出代码基本上就能选择创业了,毕竟在国内属于软件的稀薄区,第一批程序员的年龄大约在50岁左右,有的已经功成名就退休,有的还在一线战斗,有的选择了创业,整体来讲结局都还可以,所以谈起外国程序员眼中的中国程序员基本锁定在80后90后,程序员的数量和质量都上来了,从2000开始国内大量引进国外先进的软件技术,从程序员的成长周期看3年成为一个标准的软件工程师,5年成为一个高级软件工程师,8年以上就是资深级研发工程师,基本上需要10年的积累期,从2000年到现在差不多已经经历了两轮了,所以国内程序员的经验积累出来了。
不善表达,有时候做在电脑边上一天都说不上一句话,程序员给大家第一印象是不好沟通,不怎么喜欢说话,而且大部分程序员都是宅男,周末喜欢窝在家里看个电影或者玩个游戏,很多程序员的媳妇觉得这个职业的人都特别忙,毫无生活情趣,作为一个从事多年编程的人员来讲,只能这些都是一些误解,不是所有的程序员都是这种情况。
程序员加班在国内好像是约定俗成的,没人规定程序员必须要加班,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加班现象特别的严重,特别是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加班发挥到了极致,曾经有幸在一家规模还不小的互联网公司工作过,每天晚上8点下班的时候,绝大部分人还在低头工作,晚上10点的时候还有一半以上的人在工作,关键是天天如此,很多人身体都处于亚健康的状态,但大环境如此不是个人能改变的,中国的互联网在全球处于领先的位置,绝对不是偶然的,尽管很多人不愿意承认中国已经在和平年间悄然崛起,从美国公司打压中国的公司的一些行为就可以看出端倪。
程序员工资高,这是程序员留给大家最深刻印象,工资的高低只是相对的,只不过在国内范围讲程序员这个职业工资相对比较高,很多程序员入行之前压根对这个行业不感兴趣,听说工资比较高就加入进来了,从职业性质看程序员工资还算是可以的,很多人觉得加班这么厉害拿这点工资也不过这是铁的事实,但很多职业即使加班累死工资还是那么一点点。如果在二三线城市程序员的工资并不高,和别的职业差异不大,主要针对一线城市来讲。
国外程序员对中国程序员印象参加工作的第一家公司属于台湾在美国上市企业,总部设在美国,部门每年都要派到总部几个人,说是去总部享受什么福利待遇就是去写代码,而且做出的成果还挂在美国总部技术人员头上,周末还不让名正言顺的加班,毕竟在美国不提倡加班事情还得做,就要自己找个角落去解决问题,最后总部的技术人员都对国内程序员竖起了大拇指,因为他们周末的大部分时间去陪孩子或者租船出海,在科技还在落伍的阶段只能通过努力来弥补,很多国内的程序员还是觉得国内程序员没有自主的创新能力,首先认清一个现实,还在解决温饱问题的时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拿来主义,先把自己的劣势弥补回来,再去想着创新发展,在很有名的开源社区里面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内程序员参与其中。
还是说到亲身的一点经历,在职业生涯中有几年的互联网公司开发经验,当初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是有个国内比较厉害的开源社区研究团队,因为做的产品是基于开源社区代码设计的,在代码的核心层面中组内有几个人是直接贡献者,再提交代码审核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苹果或者谷歌的研发工程师,开始还是非常傲慢的态度对待,接触的时间长了觉得说了句原来中国也有如此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目前国内程序员水平放眼全球看也是排在前列。
前些日子在国内大裁员的甲骨文创始人说过这么一段话:我认为我们的一大竞争对手就是中国。如果就这么让中国的经济超越我们,让中国培养出比我们更多的工程师,让中国科技公司击败我们的科技公司,那就离我们军事科技也落后的那天不远了,我们科技方面的经济也会落后。如果是站在美国人的角度上看这句话没有什么问题,但也侧面说明国内程序员的质量相比之前已经提升了许多。
曾经有个国外的结构调查过国内程序员和国外程序员一起工作时候的场景,开始的由于在语言方面的差异,沟通可能都是问题而且写的代码经常有一些小问题,但经过几年之后在技术组内可能水平最高的可能就变成中国程序员了,中国程序员的勤劳也是有目共睹的,并且在短时间内能够弥补技术上的缺陷,回归到十年前的国内编程水平还是比较差,不仅仅是编程领域在任何领域中国人表现的都会非常勤快,所以很多行业开始国内处于绝对的劣势经过一段时间就赶上了或者已经没有那么差了,有人说这是中国人山寨能力强,还在解决温饱的阶段学习别人先进东西拿过来消化吸收是最捷径的办法,学习好了再去创新使用。
程序员是万能的。很多人觉得程序员能做任何的事情,包括能修电脑,修电视,还能破解各种软件的密码,曾经不只一个程序员遇到求助破解什么股票软件密码或者破解QQ号之类的请求,编程领域只是编程语言都有几十种,何况还有不同的学科,只看大学里面计算机学科的分类就能看出问题所在,不排除有非常万能的程序员,但大部分程序员只是专注于某一个领域,在公司里面一般程序员的电脑坏了会找网管来搞定,毕竟术业有专攻,程序员并不是万能的。
程序员除了能写代码别的领域都是空白。看看现在曾经是优秀程序员现在已经是大佬级别的人有雷军,周鸿祎,李彦宏,求伯君等等,所以不要觉得一旦做了程序员后边的路子就已经固定死了,程序员只是一种技术职业而已,并不耽误后期转型成为老板或者选择去创业。
能不能创业成功主要跟人有关系,和程序员职业本身关系不大,有些人看到是程序员就会觉得非常死板,成不了大气候,首先有这种想法是不对的,能做程序员证明智商没啥问题,至于后期的发展就要看个人的发挥了。
国外很多人觉得中国程序员水平比较差。这种意识放在过去应该是成立的,放在今天已经不成立了,从国内互联网公司的数量和质量在全球范围内仅仅美国能PK下,这些很多都是国内程序员兄弟撑起来的,水平差不至于很多公司都能跑到美国去上市了,事实胜于雄辩。
在很多开源社区里面已经能看到很多中国程序员的影子了,未来这种影响力还会变得更加的强大,中国在和平期间崛起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虽然在很多领域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但相比之前的一穷二白已经进步太多了,很多国人还是不能接受中国已经慢慢变强大的事实,还是在强调国内距离国外差距还是非常明显,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一蹴而就,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我辈程序员如果能赶上中国民族伟大复兴也是一件幸事,只有真正强大了才会真正赢得自尊,才会活得更有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