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号瘫痪,新媒体群“炸”了:假如公号消失
12月26日,下午5点,公众号文章无法打开,后台无法登陆,分享出的链接没有标题和头图,打开就是一片空白。
这片空白清空的不只是文章,还有新媒体人对未来的信心。在多个新媒体运营群里,从业者四处打探消息,担心公号永久关闭。
不到10分钟,有人基于后台登录失败页面,做出了表情包,苦中作乐。
微信相关员工在某个群回复,“稍安勿躁”。这条回复被人截图,又传遍了各个社群。
半个小时后,公号恢复正常。
这时,有人问道:“假如公众号消失,我们该怎么办?”
对于很多人来说,公号不仅是一个看文章的平台,而是他们的职业生涯。
作为一个内容产业服务平台,新榜监测了88.5万个公众号,也就是说,从事基于公众号工作的从业者,大致在百万量级。
也有报道称,自创立七年来,出现过2000万个公号,背后从业者体量会更加庞大。
其中理想主义的写作者。
2013年8月,两个80后媒体人,开始在郑州各个咖啡馆中写作。用他们的话说,是U盘式办公。
2017年7月19日,他们创建的“餐饮老板内参”获得了一笔200万的投资,如今成为餐饮领域的头部账号。
获得投资前,餐饮老板内参的创始人参加路演,定下的主题叫做“一个蝌蚪级公司的天鹅梦”。
他说,现在公司就是一只蝌蚪,会慢慢长大,吃到天鹅肉。
其中有流量工厂的新式工人。
有一家名为量子云的公司,靠50个编辑,运营了981个公号,其中86个公号粉丝超百万。
编辑每天流水线作业,负责将近20个公号的每日更新。有实习生表示,“写的东西自己都不信,却会有人去拿它当人生信条,就辞职了。”
流量即财富。2017年,这座公号工厂被估值20亿。但此时,量子云创始人李炯已经转让出85%的股权,2018年又转出15%的股权,套现走人。
其中还有乘风而起的商人。
2012年12月21日清晨,罗振宇在公号里发了一条60秒语音。从那一天起,他每天一条语音,成为“罗辑思维”品牌的行为艺术。
在一片“贩卖知识焦虑”的质疑声中,罗辑思维在2019年10月15日开始了上市辅导,媒体猜测或将在2020年初上市。
那条在公号上发出的60秒语音,就是罗辑思维上市的起点。
2018年12月31日,罗振宇在《时间的朋友》上说,“我们使用时间的方式就是我们塑造自己的方式。”
这句话放在公号上亦然,人们使用公号的方式,就是塑造自己的方式。
公号不仅是一个平台,而是很多人改变人生的机会窗口,是可以靠才华、勤劳或是投机眼光突破壁垒的可能性。
而这也是一把双刃剑。2019年12月26日,公号消失了半个小时。人们发现,将身家押注在同一只篮子里,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令他们惶恐的并非公号消失,而是互联网的不确定性。
这一年冬天,已经有太多职场人,感受到了这种不确定性。没有人会告诉他们,假如公司甚至行业消失,他们该怎么办。
自媒体不能依赖于公号平台,职场人也不能依赖于工作间。在不确定的时代中,更需要准备退路。
没有哪艘船可以大而不倒。在船倾覆之前,船客请学会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