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赛道升级,阿里本地生活再战美团
故善战者,必以全胜也。
商业竞争,没有中场休息。
以本地生活为例,疫情之下国民长期宅家消费,使得无论是热衷于广场舞的60后,还是平时不问油盐酱醋的00后,都开始主动关注本地生活服务的线上交易。
而在商户端,一些从不愁客流量的中高端酒店、百年老字号等品牌商家,也不得不向现实妥协,开始布局线上服务。
新的消费空间、新的交易场景、新的商户需求,这些广泛的交易要素组合在一起,意味着,本地生活服务正在加速进入,一个新的“比拼赛道”。
3月16日,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举行线上商家大会,并宣布推出“七大商家赋能计划” ,2020年将为100万商户安装“数智中台”,每天为商户带来超过1亿的访问人数,并且帮助5000家本地生活商户开设天猫店。
此外,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还透露,将推出更多举措,以全力支持商户数字化升级。
巨头发声,颇有亮出“新刺刀”的战略意图。这或许预示着,本地生活服务领域,将迎来一场超乎寻常的格局争夺战。
率先入场布局的阿里本地生活新服务,则致力于奠定其未来全方位的行业生态优势。
1
本地生活服务的数字化趋势
物无常势,水无常形。
在抗疫期间,包括网上购物、线上办公、码上管理、外卖服务等“一切上云”的行为习惯变得流行。
这一趋势,除了凸显出市场环境中,数字化交易的抗风险优势,同时也表明了社会消费秩序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全方位数字化的基础建设完成。
基础设施,是能够承托起一个完整的运行架构的系统化服务和硬件设施的综合。
在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目前的基础设施,依然取决于线下店面的实体入口、机械的物理空间获客渠道,以及背后漫长不可控的供应链环节。
因此,对于本地商户来说,他们的一切经营行为,都不可避免地呈现出松散化、被动性和抗风险能力差的负面特征。
同时,由于商户层面的基础设施仍局限于线下,也导致了对消费者本地生活服务的难以完全渗透和极大丰富。
这种现实性的诉求偏差,正通过“电商服务化,服务电商化”的新趋势,不断获得弥补。
口碑饿了么相关数据显示,仅二月份就有近20万新商家上线饿了么,其中仅街边便利小店就有超8万家。
传统电商商户加速登陆本地生活平台,线下商超走向线上零售及配送,线下体验、线上购买、即时配送的新型服务模式,无疑正在加速形成。
但如前所述,未来本地生活服务真正的系统优化,仍要着眼于基础设施的整体演变。
正如阿里董事会主席张勇所说:“数字基建就是新基建。”
这种新基建,意味着阿里将针对商户端,进行线上数字化系统和线下智能硬件设施的双轨道铺设,以及配送流通的衔接服务。
“数智中台”概念,正是阿里“新基建战略”的落地呈现。
阿里数智中台,不仅整合了口碑饿了么到店和到家的各项能力,还借助全链路数字化体系的建立,帮助商户实现服务、门店和营销的完整数字化。
同时,在这一套系统中,商户可以管理饿了么、口碑、支付宝、淘宝APP等多个渠道的店铺,实现阿里生态内的全方位打通。
实际上,阿里的本地生活数字化生态筹划,早已启动。
早在两年前,口碑饿了么就开始提倡“数字化”改造和行业升级,由此推动大量服务商户上线。
2019年11月19日,阿里商户中台推出,更是将行业数字化的进程推进了一大步。
疫情中,厚积薄发的阿里数字化,对于本地商家和用户链接的赋能表现亮眼,从而充分证明这是行之有效且有关键价值的战略方向。
另一方面,疫情之下主动上线的商户和用户,则按下了本地生活数字化的快进键。
后疫情时代,本地生活服务无疑将面临着从“要我数字化”到“我要数字化”的积极转变。
2
赛道升级将颠覆原有格局
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数智中台,使得商户的经营效率获得极大提升,也是对传统平台分发流量模式的全面超越。
这种优势,让阿里感到:全新格局的竞争态势,开始转移到自身的固有赛道。
如前所述,“新基建”之“新”,主要在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利用。
而这恰恰是阿里最具自信的主场区。除此之外,行业生态建设的考量标准,往往是系统性的综合能力体现。
在数字化产品搭建上,目前在CRM系统即阿里商业操作系统正式落地后,阿里本地生活又收购了客如云,完善了TOB的工具。
小wifi注意到,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此次还推出了基于私域流量的小程序运营、千人千面的门店装修,以及吃货卡等一系列的新工具新产品,让商户具备了更充分的私域运营能力。
借助这一完整的产品链接,肯德基上线10天新增15万会员,德克士疫情期间新增30万会员。这些都验证了产品成效的显著和成熟。
在流量注入上,支付宝改版为数字生活服务平台,为阿里本地生活服务提供了更丰富的流量入口和红利渠道。
阿里本地生活预计,随着淘宝、高德等阿里系流量口的接入跟进,口碑饿了么的日均访问人数将突破1个亿。
一种声音是,尽管当下美团有日均7500万左右的访问人数,但恐怕难以轻易超越阿里系整体带动的流量差距。
在流量背后,还有更充足的资本投入。得益于其现金流和资金储备的雄厚,阿里本地生活宣布继续将佣金保持在低于行业3-5%的水平,扶持商家抗疫的优惠贷款利率比其他平台低50%。
这种佣金和贷款优惠的比较优势,自然会吸引到更多的商户参与进来。
以华润万家为例,旗下所有品牌及业态,均已在去年年中完成饿了么上线,包括大卖场 600余家,标超 900余家,便利店 400余家、精品超市100余家,一共近2000家。
据悉,二月份疫情期间华润万家在饿了么平台服务了109个城市,73万用户,净交易额达到8000万以上,环比1月CNY大促峰值月基础上再增长160%以上。
在疫情高压之下,华润万家还能出现逆增长,这无疑体现了数字化链路打通后的整体优势及高抗压性。
而在商业领域的数字化整合能力上,阿里无疑拥有竞争者难以企及的话语权。
如果说以前还是针对外卖业务的“阵地战”,如今阿里的新战略步伐,则将这一竞争拉入了无边界的数字化建设的综合实力比拼的“运动战”。
可以说,美团由于入场较早,其前期的比较优势,在于综合服务模块的填充,带动了外卖份额的整体上升。
但当阿里本地生活,借助更具颠覆性的生态化建设战略入场时,似乎两者的比拼考量,已经不在同一层级上。
本地生活,由此不再依赖于单一的外卖份额,而变成了从商户到用户的全方位的生态构建量级的比拼。
特别是,当阿里本地生活生态的布局日趋成熟,无疑将塑造难以撼动的先发优势。本地生活服务行业的格局,也将呈现出颠覆性的转变。
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
商业竞争,没有终局,而只有过程。
本地生活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既是行业及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在疫情“黑天鹅”事件之下的催化效应的加速呈现,更意味着新的战场开辟。
以往的竞争态势,由此从外卖业务的阵地胶着,演变为抢占新的生态制高点的体系较量。
阿里长期服务B端行业和构建C端流量体系而塑造的庞大体量,无疑为阿里本地生活的先行布局,提供了有利形势及战略主动性。
就像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总裁王磊说的:“我们相信,只有造风者才能和行业一起变革成长。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是我们一以贯之的使命。”
阿里本地生活,或将在本地生活行业,掀起一股对手难以接招的未来风暴。
本文作者:遊人
:小野
制图:甸甸 小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