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选择停课关闭学校,全球的众多学生也将和中国孩子们一样,在家体验远程网课。

鉴于当前形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向全球需要远程教育的学生,推荐了多种支持视频实时直播的平台系统,钉钉软件位列第一推荐位置。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钉钉位于第一推荐位置

而在国内社交软件一支独大的腾讯,也有对标钉钉的产品:企业微信,也曾重金打造推广其海外版,为什么却榜上无名?其实,相比字节跳动和阿里,腾讯的海外级产品一直乏善可陈,这里面的终极原因是什么呢?

个人分析,是思维在作怪!

豪横思维,但海外缺乏豪横思维必须的依仗基础

豪横这个词,最近通过一部电视剧火了起来,百度释义:指仗势欺人;强暴蛮横。

腾讯系凭借先发优势,在国内社交软件中占据垄断地位。所谓的帝国,就是依靠无与争锋的社交黏度,在互联网的各个应用领域,控制入口,强化入口,制定规则。但这一招,在海外就不好使了。因为在海外,没有先发优势的微信,甚至都不是前5位社交app的选择。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比如在腾讯系的一些应用中经常出现下列场景:

扫码登录

为了强化微信或qq地位,很多PC端的腾讯应用,几乎都在强制使用手机微信扫码登录,腾讯云、腾讯企业邮箱、企业微信都是如此。很多时候,用户已经感到了巨大的不便,比如稍微需要一下协同作业,事先需要大量指派账户,捆绑微信的操作。

为了改变海外用户习惯,难道需要先普及扫码登录的优势?因为很多海外用户没有扫码登录的概念,更别提针对学生用户的远程教学平台。

强行关联微信。

全家桶打法,放到海外,自然水土不服,腾讯系的产品里,无处不体现强大的微信基因。甚至在国内已经很让人反感了。海外崇尚民主的用户会在反感之前,表现出更多的无所适从。

一亩三分地思维

腾讯在国内实在太舒服了,无人撼动:

法务未尝败绩;游戏事业顺风顺水;互联网金融支付甚至连人工客服都不设,照样拿下半边天。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腾讯真的有志于海外,披荆斩棘,为梦想做艰难的跋涉吗?此间乐,何思海外!很多海外产品的上马,都有草草了事的迹象,难道腾讯闻名创业圈的产品经理都不存在于海外部吗?

本地市场调研?海外用户使用习惯分析?海外版产品是不是只简单拆除了国内业务,是不是只做了简单西文翻译。

比如网爆这样的事情:微信支付海外里增添了“国际信用卡”界面,但是当有用户真的把卡号输入后,弹出的却是这个效果,APP上架前测试过吗,更让人绝望的是哭诉无门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还比如:想开启电脑端腾讯应用,为什么必须先用手机扫描二维码,获取手机端账号的授权。而国外用户更习惯谷歌账户、facebook账户的便捷登录,或者是email账户注册,用户名密码方式对他们来说,可能更安全更有可操作性。

惰性服务思维。别说海外,国内遇到问题找腾讯客服只太楠!

在国内,找到腾讯人工客服之难,难于上青天,腾讯仿佛自认为建立了完美的机器智能服务体系,通过微信和QQ客服,为用户解决甚至是金融支付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这下腾讯省老多钱了!

看到这篇文章的朋友们,你们体会过那种诉求无门的绝望吗?当然,游戏用户不在此之列,腾讯会为他们妥善解答,哪怕丢失一个游戏积分的问题。

海外用户,可想而知的艰难。

来自我的亲身经历:一个香港朋友开通海外微信开发者账户,增加海外微信登录功能,其实是在为微信海外生态做贡献,然而付款环节卡了一个月,无法有效上诉问题,只能托我通过内地网络渠道,拜见高高在上的有司,最后腾讯回复,原来是官网注册流程中的付款账户居然已失效几个月了。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唯社交思维。没有先发优势的话,腾讯展现过他们的竞争力吗?

2014年,腾讯微博运营团队被解散,在短内容追赶大战中,折戟沉沙,“仿制”策略,彻底失败,字节跳动的头条抖音兴起之时,只能让张小龙徒生一些缺失的感伤了。

很多事实表明,没有先发优势,腾讯的竞争力一直没有什么说服力,当然游戏除外。

教科文组织推荐钉钉,微信却榜上无名,腾讯产

微信计划进入国际市场时,国外的社交软件已经在自己国家站稳脚跟,比如美国的FaceBook/Twitter,韩国的KakaoTalk,日本的Line等,还有后来异军突起,来自中国字节跳动的海外版抖音Tiktok。微信需要依靠自己不擅长的竞争力的时候,局面开始变的困难。

华为、字节跳动走向海外,经历很多困难,海外一些势力竖起科技壁垒。社交软件因为涉及到个人实名信息、银行账号等,被针对性的做了更多审核和打压,当然,这反证了海外版抖音的硬核实力。

而腾讯系的产品,惯性思维已经固化,就是必须强关联微信社交。是不是没有社交垄断地位助力,腾讯系的其他产品就一筹莫展吗?

企业微信明明可以匹敌钉钉,名称上竟然还要借力微信,多么不自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把这样名称的APP推荐做远程教学使用吗?

结语

2019年5月5号,腾讯提出全新的企业口号 :“科技向善,我们新的愿景与使命”。我也曾写过:当微信成为一种生活的时候,它对于腾讯基石般的意义甚至都不算什么,它已经成为这个时代中国离不开的社交工具,甚至是国内网络互联互通的象征。

拥有这样的伟大产品,2020年,腾讯在国内和海外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本文为作者原创,谢绝转载,违者必究。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