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换电技术有可操作性吗?
其实这个话题琢磨了很久,现在已经有厂家推出了自己的换电站和换电服务,虽谈不上普及,但也表明了自家新能源车对里程焦虑的解决新思路,可我要说,换电技术起码在目前就是个概念展示,完全没有可操作性。
我知道这么说,肯定会有一堆人反驳我,这未尝不是好事,一个新鲜事物的产生,一定是要经得起推敲的,不然硬上马,恐怕会被马摔残的。至于我为什么觉得完全没有可操作性,有如下几个原因。
一、电池尺寸不统一
现在各车企在新能源电池尺寸上不统一,别说品牌不同,电池大小不同,就是同一个厂家,因为有的是油改电来的,有的是纯电平台来的,所以电池都不一样,你的换电站要备多少种电池?如果一个厂家建一个属于自己电池尺寸的换电站,得是多大的资源投入(浪费)除非以后国家有统一电池尺寸的标准,然后跟加油站似的,什么车开进来,都能换电,你觉得可能性大吗?
二、如何计费按里程?按kWh?
首先按里程计费是最不靠谱的,续航标着410km的,谁能实实在在跑这么多,再开个空调音响,更何况不是每个人换的电池都是新的,都能有100%的容量,所以里程计费最不靠谱。如果按kWh计费,看着就合适多了,每度电多少钱?但是这个电表谁来负责计算呢?统一的标准仍然缺失,恐怕还是各厂家自己的换电站说了算。如果是这样,未来的车评人又多了一项工作,探访各车企,谁家换电站的电表最准,谁家的电池续航不虚。
三、安全性能否靠的住
还记得手机可以换电池的时代吗?那时候手机厂家一定会说,请使用认证的电池,但还是有很多便宜的山寨货出现。如果车主图用车便宜,使用了山寨的电池,导致了电机毁损,这时候,厂家有能力鉴别是原厂电池的错,还是山寨电池的错吗?我之所以这么说,怕的是扯皮,哪怕我在原厂的换电站换了原厂电池,厂家反过来说是我使了山寨电池,那我怎么维护自身权利?再退一步,国家管控好,就没有山寨电池,那么厂家与厂家的电池质量差异怎么解决呢。能做到中石油、中石化的品控吗?新能源车企很大程度,靠的就是电池质量吃饭,电池品质好的车企,能愿意与电池质量一般的车企,互换电池?如果不能,那么还是各车企自己建自己的换电站,那么能铺设的有多大,多广?
四、省时但真方便吗?
当然换电站最大的优势,就是解决了充电慢的问题,3分钟就完成新旧电池更换,所以如果换电站的铺设率跟加油站一样,我想还是挺好的。开到哪没电了,直接到换电站换块电池就行,可是一个加油站可以同时给好几台车加油,但是换电站,一个换电的机器,需要3个车位的大小,这个使用面积远高于燃油车,所以想跟燃油车一样方便的去加油站,这个换电站的铺设恐怕比充电桩的普及还要难。
以上就是我自己的一点拙见,其实虽然是不积极的态度,但也是为了新能源可以发展的更好,毕竟手里就只有这个新能源牌照,别无选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