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援鄂医护人员被集体剃头:“本来今年结婚
前几天,一则女医护人员集体"剃光头"的视频引发热议。
刻意的拍摄下,被“集体剃头”的姑娘们眼含热泪,不情不愿,但嘴上却说:“连命都可以抛,还在乎头发吗?”但所有人都能看出来,她们在乎,非常在乎。
尤其是一位漂亮的小姐姐,是一位准新娘,她说,本来今年结婚,马上要和未婚夫去拍结婚照的。谁会希望一生一次穿婚纱时,自己是个光头呢?
今天,微博上一位医护小姐姐下意识撩头发的视频再次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里,更让人们增添几分同情。
曾经的长发及腰,是多少男生心中的女神;如今的光头,固然被全国人民感激、钦佩,但我们不由得想问:剃光头是支援武汉的"必要条件"吗?
我们看到甘肃一起支援武汉的医护人员里,有一位男性,他还留着短发,为什么要给女医护工作者剃光头?
再说,这么多医护,都留着好好的。有个别自己愿意剃光头的,那是人家的自愿,我们给点赞!
显然光头不上必需,剪短即可,但缺少视觉冲击,不利于营造英雄形象。
这样的集体"剃度",很难不被认为是"宣传需要"、"行为艺术"、"作秀"。
我们是英雄的民族,但不需要太多的“苦情”英雄钟南山院士说,武汉市一座英雄的城市。他说"英雄"两个字,眼含热泪,表情悲怆。
在人们的固有思维中,英雄从来都是牺牲自我,拯救世界的"神",但我们更需要把医护人员当作普通人,他们值得被“善待”。
他们会饿,会冷,会哭,会恐惧,会担心,他们也有负面情绪,也需要关心、抚慰。
他们已经牺牲很多了,冒着被感染的风险,大过年从老家奔赴疫情重灾区。不需要再做无谓的"牺牲"。
女护士生理期不上厕所,坚持八小时,裤子都被血水打湿。韩红马上为武汉筹集5000包卫生巾。
医护人员吃不上、喝不上,大年三十吃泡面,马上有餐饮企业停了生意,马上召集员工给医护人员免费送餐,老乡鸡董事长说,"就是明天倒闭,今天也要给医护人员做饭。"
贵州省省委政府后方指挥部给援助武汉的医护人员一人一个"暖心包",里面各种生活用品一应俱全,让人暖心。
口罩勒耳朵的问题,有人想出"用牛奶箱提手挂在口罩绳上",伊利马上捐了一堆牛奶箱提手。
并且附上暖心的一句话:
口罩很紧,耳朵很疼
让伊利帮你们撑一会儿
我相信所有的困难都可以先积极想到办法去解决,让医护人员在那样的环境里,稍微能过得舒服点。
上战场固然需要英勇无畏的豪情,更需要“科学的防护指导”保护好自己人的安全和健康是第一位的,医护工作者不应该盲目“无畏”,出征前研究如何降低医护人员感染率比剃光头有意义多了。
我们的医护感染人数高达3000人,这一数字背后还有什么可以优化的流程和环节?
天津一位护士长说,每个护士进到红区前,我都要亲手给她检查一遍防护服,我要尽我全力护着这些90后,95后的孩子。
辉山牛奶的硬核捐赠语道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牛奶是捐的,随便喝,医护人员是借的,还回来的时候,一个都不能少”。
我们不需要看一段"感人"的视频,更需要他们保护自己周全。
救死扶伤是医生天职,但他们还是别人的儿女、爱侣,也是一份责任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感染新冠肺炎期间,一直拒绝同为医护工作者的妻子的"探望"和"陪伴"。
从1月中旬入院,妻子就再也没见到他。仅靠微信联系。妻子几度要探望照顾他,都被刘院长用"不要"回绝了。
他去世后,妻子追着灵车跑,痛哭流涕,在丈夫生命最后一段时间她缺席了,如果能陪伴他一刻,哪怕是探望几次,至少心里会好受一些。
刘院长想让妻子照顾更多病人,但他自己才是那个最需要她照顾的人。
武昌医院护士章芹,在父亲尿毒症无处透析时,她在救治病人,等来的是父亲因病过世的消息,连他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救死扶伤固然伟大,亲情同样伟大;前线固然吃紧,但半天的探视假,却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人生实苦,我们不要再制造不必要的“苦难”来感动自己,真的为“英雄”做点实事,比这些宣传“苦情”英雄更让人感动。
((注:人民网智作账号:楠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