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造假,400亿蒸发
前段时间,浑水针对瑞幸发布长达89页做空报告。
我和同事说:瑞幸可能要出事。
同事猛的拍桌子:完了!
我以为他买了瑞幸股票多头,安慰他:
连巴菲特这样的年轻人都刚开始认识世界,我们要淡定要从容。
结果同事回过神来了句:
不是,我咖啡券还囤了一大堆,怕用不了…
这几天我们会发现,APP和小程序时不时就挂了,一直提示无法连接服务器。
瑞幸腹背受敌,四面楚歌,董事长乐观态度上了热搜第一。
他在朋友圈发文:
今天更要元气满满!拳头拳头拳头
对不起……我不该笑,但董事长还挺元气的。
1
说正经的。
美股一开盘,瑞幸股价盘前暴跌85%,跌了差不多400亿人民币。
原因是瑞幸承认自己过去3季度,其中22亿人民币交易额是伪造。
要知道瑞幸Q1,Q2,Q3的总营收29.2亿。
伪造的22亿,占三季度总收入7成,吹一吹基本都是泡沫。
史无前例的造假金额,瑞幸NB。
2
瑞幸的领导班子,和神州租车同一波人。
运作原理是一样:
用户越多,越有价值,一旦用户突破一个临界点,就会开启赢家通吃的局面。
神州当时面临的情况是怎样的?
2010年,神州发动30%~50%价格战,打下陆正耀响当当名号——
“有钱就打价格战,没钱我也干”
每打一次价格战,神州在市场的份额就要上升几个点。
但打价格战也是有代价的,神州眼看就要耗光老底,陆正耀卖了自己几套房来填补现金流,杯水车薪。
找合伙人一谈,两人下论断:我两要完。
想赌一波上市,失败了,此时的负债率超过90%,神州生死一线。
陆正耀走投无路时,结实了华平资本的黎辉,正是这号人物,让陆拿到了2亿的江湖救急费。
拿到投资,陆正耀又发动新的价格大战。
这就是一场赌局,如果不是资本界输血救急,神州一定无力回天,而陆正耀赌赢了,摊子迅速铺开,行业地位猛升,稳居租车行业老大,盈利也跟了上来。
我给大家理一理——
融资--压价--抢市场--融资--压价--抢市场…直到市场扩张到某个点,开始涨价开始盈利。
这波操作,让公司崛起的速度更快,风口扶摇直上。
同时,公司下滑的速度也加快,风口的猪带着惯性砸向地面。
这就是瑞幸为什么要造假的原因。
他们还没到市场的临界点,就已经没钱了。
不像别人打折85折,9折,瑞幸打折是2折,1.8折,还有买5杯送5杯,满30减20 …
但是在咖啡这个行当,不是抢市场就好,要真正经营,得靠复购率。
只要多数老顾客回头购买,前期打的折扣就不算白花。
瑞幸披露的复购率50%,据我自己的观察,身边买咖啡的朋友,大多奔着薅羊毛去,买完咖啡顺带卸载,这个复购率要打一个问号。
在国外估值体系中,只要企业能够保持用户增长,即使亏钱,机构也会给出高估值。
一旦数据造假,那么企业的商业故事是陷入虚假会,企业将丧失一切资本价值。
就像如今瑞幸盘中爆锤。
3
有人说:盘前瑞幸跌到4块以下,反弹到最高10块,150%的利润啊~
钱老师,我要不要抄一笔?
不要。
考试的时候,80分有30分是抄的,老师不会只扣掉作弊的30分,会直接取消你的成绩。
瑞幸同理,他的影响并不是自爆造假就结束了。
大趋势来看,公司将面临无休止的诉讼和巨额罚单,这对一家不盈利甚至亏损的企业来说,是致命的。
比如01年震惊全球的“安然事件”:
2001年,安然公司虚构利润5.86亿美元,数亿美元债务被隐瞒。
结果,纽交所将安然公司从道琼斯指数中除名,并停止安然股票的相关交易。负责审计安信达公司受牵连,成为美国史上第一家被判“有罪”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
造假在国内司空见惯,但在国外绝对不可能轻易善了。
就算不罚得牢底坐穿,也得吃大官司,天价索赔额必然要戳伤瑞幸元气。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