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宝级院士,数十年如一日,让中国高温超导技
作为全球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项目之一,高温超导一直备受各国的重视,这一技术也吸引了世界上许多科学家的关注,自从1911年人类首次发现了超导技术以来,现在已经有好几个科学家都凭着研究这项技术,得到了诺贝尔奖。可能很多人东西对这个并不熟悉,它的全称是超导电性,指的是某些材料在温度降低到某一个值时,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而具备这种特殊性质的材料被称为超导体。
高温超导体的一部分的分子模型YBCO-6
我们平常医院里面使用的一些器械都运用到了它。比如核磁共振成像、高能加速器等装置都离不开超导材料的使用。而且超导对于未来研究磁悬浮列车也有着很大的帮助。目前,日本已经开始计划,在未来运行采用超导技术的磁悬浮列车,时速将高达500公里左右,超导材料的运用,将给人们的生活带来非常多好处。
磁悬浮列车
我们国家自从成立以来,也开始研究高温超导技术,从最初的一窍不懂,到之后的奋力追赶,再到如今的世界领先,我们付出了无数的心血,也诞生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而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赵忠贤院士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赵忠贤院士是我国高温超导技术的大功臣
作为中国高温超导技术的带头研究者,他是最早提出要摸索这项技术,并且建议成立国家实验室的人,两次带领团队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把我国的高温超导技术带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谈起这一切,真的是非常不容易。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国家还非常的贫穷,人民生活水平还处于温饱阶段,所以给科研项目的经费支持也比较少。不过赵忠贤和团队成员们,没有任何抱怨,他们在非常落后的实验室里面进行科研工作。没有相关的设备,他们就自己改造一些简易的实验设备,所以他们的装备也被人称为“二手土炮”。甚至于有些设备老的连损坏的零件都买不到了,他们还一直在用。
赵忠贤院士年轻的时候,在实验工作
就这样,在环境如此恶劣的情况下,赵忠贤和团队成员们也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他们白天黑夜的干,饿了就简单的吃点煮面条,累了就简单在椅子上打个盹。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赵忠贤团队的不懈努力下,他们用自己手里的“二手土炮”让中国的高温超导技术,慢慢的追赶上了西方的脚步。
后来随着国家的发现,他们有了更好的实验室和设备,继续马不停蹄的研究,终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因为他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我国的高温超导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现在已经达到了国际一流水平。而且赵忠贤院士也非常重视高温超导领域人才的培养,因为他非常清楚,科研人才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稀缺资源。
赵忠贤院士才是真正的国宝
截至到2017年,赵忠贤院士已经为国家培养出了几十位博士人才,他希望把自己的经验能传授给这些新一代的年轻人,为中国在这个领域的发展再添砖加瓦。像赵忠贤院士这样的人才是我们年轻人的榜样,这才是真正的国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