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工厂设计牢记这12条,可能为公司节约5000万!

在做工厂设计的过程中会积累很多经验,网上看到有前辈分享了以下几点,感受挺实在的,分享个大家:

1

最经济的先做

2

单点单机

3

流水线集成

1

不成规模的企业效率不高,80%是管理问题;管理提升一点,效率提高一大截。

2

自动化一定要分两步走:以工艺改善为目的的设备改造先行,接来下才是自动化集成和智能机器人。

3

非标设备量身定做最适用、经济;模具和夹具的改进、半自动、全自动,中小型工厂一定要从这里起步;积累经验后才可以开启自动化、智能化的大门。

4

珠三角西岸的机械设备代替人计划已经落后于珠三角东岸。

5

以前行业流行的一句话,自动化在国内分为两种模式:美的为代表的自主推动模式;以富士康为代表的全盘外力模式。

6

要不要机器代人,已经不是老板说了算,而是市场竞争说了算,效率低的工厂、缺工的岗位、危险的工种都将逐步被先进生产力所替代。

7

机器人的确高大上,与之配套的解决方案同样重要,它们的造价也不菲;这就好像电脑主机没有外设,那也是毫无用武之地一样。

8

非标设计从某种程度上讲就是一层窗户纸,捅破了谁都认为简单;但设计方案没做出来之前,谁都认为不简单!宗旨是简洁、好用、效率高、易于维护。

9

非标设计的高手,在于见多识广,长期扎根于设备制造/改善一线,精通相关工艺的“工匠”。

10

自动化设备的投资回收期一般为1-2年,既不要急功近利,也不能苛求完美。

11

工厂效率驱动的三板斧是现场基础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缺一不可。

12

效率驱动是工厂开始转型的唯一出路(突破口),每年生产效率不提升20%,就不算转型,则是小打小闹。

对于采购企业,设备效益分析主要是以设备的经济收益和使用效率为核心指标,以设备投入、运行消耗为辅助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来对设备进行成本效益分析。

对于设计者而言,制作设备是一个综合性工程,是一项在不断工作中学习的过程。在实际工作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查阅资料并开动脑筋。制作设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来源:机械设计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网络转载或改编,未找到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