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7-ELEVEn在多方矛盾夹击下调整战略转向二三线
近日,7-ELEVEn与河南叁伊便利店连锁公司签订关于河南省的独家便利店特许经营权,河南首家7-ELEVEn便利店将在2020年初入驻。据一些相关消息得知,7-ELEVEn一直存在一些系统性风险,比如今年日本总部传出的负面新闻,对于国内瞬息万变的市场,7-ELEVEn需要针对性的做出调整,本次中国市场的拓展也极具挑战。对于日式便利店7-ELEVEn在中国中原地区的布局你是怎么看的呢?
关于7-ELEVEn总部的矛盾
7-ELEVEn从面市以来一直是便利店行业的佼佼者,今年总部便出现了许多矛盾,事情起因是日本一7-ELEVEn便利店要求总部同意批准不在进行24小时营业的申请被驳回,之后迫于压力不得不调整经营模式和营业时间。在特许经营加盟店缩短营业时间后,7-ELEVEn总部再次陷入少付加班费丑闻中,从2012年3月份开始总共欠了约3万名临时工将近5亿日元,折合人民币约为3175万元,当时作为社长永松文彦还亲自出面道歉。从欠薪丑闻后7-ELEVEn总公司还传出了大面积裁员和关店的事件,预计到2022年预计裁员人数达到4000人次,关闭店铺估计上千家门店。
种种负面事件说明7-ELEVEn总公司的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尽管7-ELEVEn中国区负责人一再表示这些事件不会影响到中国市场的拓展,但是我们依然看到7-ELEVEn开店最多的广珠三角区市场开始出现多家店关闭的现象。目前7-ELEVEn在中国市场的主要合作区域在广州三角区,川渝区域,华东市场以及京津区域,这些区域开店比较慢,门店数量波动不大。比如,7-ELEVEn在重庆只开了约为50家门店,距离最初300家门店的目标还差很远。
而华东区域以上海和浙江店铺为例,2018年11月12日最新统计数据来看店铺数量仅141家,其中115家位于上海,浙江区域店铺数量甚少。 相较于全家和罗森在华东市的拓展速度来看,2019年罗森在上海地区的门店已经开了约970家,全国约为2600家,全家在全国的店铺也约为2500家,仅上海市场就超过2000家。
面对这样激烈的竞争,7-ELEVEn逐渐将从一线城市转转向二三线城市拓展也显得无可厚非,这也意味着国内门店日销水平和盈利水平会被逐渐拉低,对7-ELEVEn来说依然面临严峻挑战。
转向二三线城市更易盈利
7-ELEVEn无法挤入一线城市站稳脚跟,于是干脆加快发展二三线城市场,这样的市场战略到底是被迫无奈还是更看重新兴市场的潜力呢?从走访其他便利店的数据来看,一家小店日营业额约在3000元左右,生意并不乐观却没有退出市场的想法,这样让7-ELEVEn进驻二三线市场闯出一片天地的优势在哪里呢?
河南目前并没有比较强势的便利店品牌,也没有其他日系便利店,可以说竞争力还是相对较少,而且人工和铺租也相对较少,7-ELEVEn从一开始的重点拓展一线城市转变成“广撒网”模式进入更多国内二三线市场还是有一定的优势的,至少利润方面相较一线城市比较可观。 7-ELEVEn在二三线城市主要通过与当地知名品牌进行合作,这样也能快速拓展知名度,利于快速布局开店,但是要形成一定规模还是很难的,所以预估 7-ELEVEn对二三线城市主要以加大盈利为主。
互联网对线下便利店的冲击
7-ELEVEn不仅受到内资便利店的竞争压力,还有来自于现在日益普遍的互联网电子商务便利店冲击,很多互联网生活服务平台已经逐渐渗透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些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已经也有着丰富的品类和多样化服务,尤其是这些平台与很多知名商家合作,等于说将线下卖场延伸到线上,加大了平台SKU数量,能在更多方面满足用户即时性需求。类似这样的线上服务便利店包括了超市、烘培、餐饮等,所以很多用户选择便捷的网络购物。这样对线下便利店冲击力越来越大,导致越来越多便利店无法生存,尤其是本土便利店日渐增加,也加大了竞争力度,面对双向夹击,日系便利店 7-ELEVEn对市场份额越来约少。
总的来说主要还是中国市场和日本市场存在很大差异性,尤其是中国新零售业态重组的情况下,便利店面对的挑战越来越大,传统日系便利店并没有能力在各方压力下快速整合接受挑战也是正常,更多业内人士认为如今便利店需要链接网络服务平台才能更好的发展。或许7-ELEVEn转向二三线城市也是在面临多方矛盾下最佳的权宜之计吧,新零售日益强大的市场状态下,我们期待能看到更多关于 7-ELEVEn或者其他品牌便利店行业的相关市场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