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再起,大家怎么看?
据媒体报道,今日有用户爆料,高德地图开始在广东和武汉招募顺风车车主,这也意味着高德地图即将再次上线顺风车业务。
其实早在2018年3月,高德地图就凭借地图导航的优势,杀入顺风车出行市场。按照其计划,首先在成都、武汉两地上线,随后再逐步扩展到全国更多城市。
听闻这个消息,真是令人吃惊。高德在去年布局加入网约车行业后,如今更是要在滴滴之前推出顺风车业务,这不是要让滴滴“心急如焚”么!
要知道就在4月,滴滴顺风车的负责人张瑞还发了长文,表明了滴滴对于顺风车业务的在意。
在此文发出后,对于滴滴是否重新上线顺风车业务,诸位网友的评论也是说法不一,主要分两派:
一派是,加强整改监管,担负责任,可以上线,大家也都希望回归。
另一派是,不同意,只是为了资本搂钱,整改没有诚意。
不过在4月底,就另有媒体报道称,滴滴新上线了“特惠拼车”功能,是鼓励乘客尝试拼车的一种手段。该功能有一定的使用限制,要求行程起点与终点符合线路要求,是早晚出行高峰或特定时段,预估行程长度超过10公里,且用户需要提前15~20分钟预约。
果然在资本的诱惑下,想要放弃蛋糕,哪有那么容易!
可惜,自家还要“挂羊头卖狗肉”,对手却直接亮剑发声,想来在网约车一哥的滴滴心里,很是不爽啊!
滴滴顺风车事件风波
其实平心而论,顺风车的出现,确实是便捷利民的好事情。既可以让乘客享有更快、更低价的交通服务,也可以借此让广大司机们有个高效配置自己座驾,顺便挣点外块的机会,不论是在时间、精力、经济效益、城市交通高效配置等诸多方面,都是利国利民的。
但是这一切,都要建立在一个最重要也最不可侵犯的基础上——安全!
无论是个人的生命健康安全,还是个人的财产安全!
可惜,在18年里,短短半年内滴滴顺风车接连发生的两起命案,不仅断了自家的财路和声誉,令整个行业都进行了相关整改,更是使其他企业得以借此机会参与进来,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而也正是这样的接连案件发生,才使得大家在滴滴默默一家独大之后,发现了顺风车业务暗藏的隐患和危机:
原本的社交服务,该是为了便于用户的使用体验和提升用户粘性,可是自身监管不力,暧昧头像、低俗下流的黄色信息泛滥,甚至变为嫌疑犯作案选取“猎物”的平台!
原本的平台客服,该是为了服务顾客、解疑答惑、提供帮助的,却为了节省成本外包出去,结果在危及用户生命健康的紧要关头,不仅没能及时制止或挽救,反而为虎作伥!
原本的便于用户注册,该是为了扩大市场,尽快产生规模效应更好地服务全民,但只为了占领阵地谋取更好的经济效益,就对于注册的用户信息审核监管不到位,相关的平台运营规则设定也不完备,结果变成了非法运营的集中点,更是从源头上就没能把控好安全问题!
本可以提前预防,最终却变成了事后整治,而这都是用血的代价换来的!
正是因此,滴滴“无限期”下线顺风车业务。
真是应了那句话:“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顺风车再上线,改良举措有哪些?
其实在滴滴顺风车事件之后,网约顺风车一度偃旗息鼓。但是几大平台心里都清楚,彼此不可能放下这块大蛋糕,只能是先吸取“前车之鉴”,待风声过去后再发力。
今年1月,哈啰出行宣布旗下顺风车业务正式展开试运营,算是打响了顺风车卷土重来的第一枪。首批上线的城市包括上海、杭州、广州、东莞、合肥、成都。
不仅如此,有媒体报道在5月28日,有网友在微博上透露,钉钉在“钱包”中上线“职场顺风车”入口,点击进入后,实际运营方为哈啰顺风车。根据网友截图显示,在钉钉中使用的顺风车,有“钉钉认证企业、同城、一天2单”三项限制,目前已能接受车主报名。
而此次高德紧随其后,想必也是表明了阿里系对于网约车前景的看好以及势在必行!
不过至少目前看来,大家虽然都想吃肉,但也都表明了自己敢再次杀入顺风车领域的资本:
回归顺风车本质,限制每日、每人接单次数,进行常用接单区域限制,避免非法运营;
对用户的头像设定加以限制,加强对于性别等个人隐私信息保护;
对于用户电话号码保护,临时号码不可追溯;
把控社交的尺度,甚至暂时放弃平台的社交属性等等。
虽然真实的落实情况和实际效果还有待时间的检验,但是这也是一个好的开始。还有待后续的不断完善加强,和广大用户们的反馈监督。
结语
众所周知,网约车不仅是对广大用户是件好事,也在大数据、商业流量和模式等方面对各大平台有着巨大的利益诱惑。希望诸多企业能在想着自家做大做强的同时,真正把用户的安全和体验放在第一位,不然就算现在能昧着良心挣些钱,迟早也得付出惨重代价。
倘若有网约车平台再蹈滴滴的覆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就不仅是案件,而是“灾难”了。
天灾难免,人祸可防。不要把用户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放在心上!
因为你,赔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