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家乐福中国两年亏超16亿元!已资不抵债 苏宁为

  6月24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以48亿元人民币等值欧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在交割日完成100%交易价格支付,无分期付款,从而进一步完善全场景、全品类布局。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南都记者注意到,家乐福中国近年来经营困难,已连续亏损,且已经资不抵债。

有从业人士表示,家乐福等大卖场模式已接近市场淘汰边缘,其此次收购对家乐福来说是一个很好收回成本的机会。

南都记者注意到,苏宁近年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连续为负,扣非净利润也连续亏损。

为何在自身主业“失血”的情况下,苏宁易购选择收购家乐福?对此,苏宁向南都记者回应称,本次收购家乐福中国,苏宁在锁定国内优质大型综合超市资源的同时,还将加速推进大快消品类扩展与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更为旗下多种业态融合创新带来全新探索,打造数字化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全产品的运营能力。

家乐福中国两年亏损超16亿

根据苏宁易购发布的《关于现金收购家乐福中国公司80%股份的公告》,家乐福集团成立于1959年,为《财富》世界500强企业,业务遍及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运营超过1.2万家零售商店,旗下经营大型综合超市、超市、折扣店、便利店、会员制量贩店以及电子商务等多种业态。截至2018年12月31日,家乐福集团股本总额为19.73亿欧元。

1995年,家乐福中国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最早一批在中国开展业务的外资零售企业之一,主营大型综合超市业务。截至2019年3月,家乐福中国在国内拥有约3000万会员,开设有210家大型综合超市、24家便利店以及6大仓储中心,店面总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覆盖22个省份及51个大中型城市。

不过,从财务数据来看,家乐福中国近两年来并不好过。数据显示,其2017年、2018年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归母净利等均处于较低水位。其中,2017年营业利润为-10.44亿元,2018年营业利润为-4.12亿元;同时,其2017年归母净利润为-10.99亿元,2018年归母净利润为-5.78亿元。据此计算,家乐福中国在2017年和2018年合计亏损达16.77亿元。

家乐福中国两年亏超16亿元!已资不抵债 苏宁为

家乐福近两年主要财务数据

此外,截至2018年年底,家乐福中国资产总额115.42亿元,负债总额137.88亿元。据此计算,家乐福中国净资产为-22.46亿元。此次家乐福中国100%股份的估值60亿元人民币,较其2018年末净资产,有较大幅度增值。

值得一提的是,在苏宁易购“官宣”前,业内普遍预测接手家乐福中国的应该是腾讯和永辉。2018年1月,家乐福集团曾公告称,其与腾讯、永辉就家乐福中国进行潜在投资签署了投资意向书。投资将结合家乐福集团的全球零售专业知识、腾讯的技术和永辉的运营经验。在该笔投资完成后,家乐福中国仍将由家乐福集团控股。

不过,继本次苏宁易购公告后,原定“接盘者”永辉超市发布公告称,公司终止拟与腾讯投资家乐福事项。

苏宁称并购有利于发挥协同作用

北京京商流通战略研究院院长赖阳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云消费时代下,消费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购买几乎一切的商品和服务,以家乐福为例的一站式购足的大卖场模式已失去生存根基。

事实上,不仅是家乐福,当前全球大卖场业态都在走向衰退进入凛冬。如在英国有着130年历史零售巨头玛莎百货于日前宣布了全新关店计划,此不久前,英国另一家历史更悠久的零售百货Debenhams也申请了破产保护,宣布进行破产重组。此外,2018年6月,亚马逊以137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全食超市;而在更早前,美国零售巨头塔吉特也在不断关店收缩,并全面退出了加拿大市场。

赖阳称,与前述衰退的零售巨头无异,家乐福中国的业绩在近些年也是一落千丈,可以判断其商业模式已走到了被市场淘汰的边缘。

而谈及苏宁易购本次收购举动,赖阳直言这一收购看似美好,但实际并不一定会有很好的回报。

“家乐福遇到的经营问题,是整个大卖场的衰退,不是个别企业,也不是经济周期的问题,而是大卖场业态的生命周期在衰退,这一商业模式已经没有太大用处,迟早将退出市场。”

财报显示,2016年至2018年,苏宁易购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1.08亿元、-8839.1万元和-3.59亿元。而公司2017年和2018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分别为-66.05亿元和-138.74亿元,这意味着苏宁易购经营处于“失血”状态。

为何在这种情况下,苏宁易购仍要收购家乐福中国?苏宁相关人士向南都记者回应称,收购家乐福中国的商业逻辑是,苏宁一直致力于构建全场景智慧零售生态系统,实现从线上到线下,从城市到乡镇的全覆盖,为用户搭起随时可见、随时可触的智慧零售场景,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本次收购家乐福中国,苏宁在锁定国内优质大型综合超市资源的同时,还将加速推进大快消品类扩展与专业化、精细化运营,更为旗下多种业态融合创新带来全新探索,打造数字化门店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全产品的运营能力,并与苏宁全力打造的苏宁小店结合,完善最后一公里配送网络,提高到家模式的效率并节约物流成本。同时,苏宁零售体系4亿会员及家乐福中国3000万忠实会员将形成有效互补,丰富苏宁现有的会员生态,从而提升用户价值。

家乐福近年来市场份额不断下降,并出现经营亏损,收购家乐福中国是否会成为苏宁的包袱?对此,苏宁回应称,近年来,线下零售业态受到互联网的冲击,家乐福中国也出现了阶段性的经营亏损。但家乐福中国积极应对,近两年网络优化效应逐步显现,亏损收窄。苏宁可与家乐福中国专业的快消品运营经验以及供应链能力进行有机结合,完善在苏宁大快消品类的O2O布局,有利于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与盈利能力。

阿里腾讯苏宁混战新零售

南都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并购前,苏宁已在零售领域进行了诸多布局。

早在2017年12月,苏宁易购董事长张近东便宣布了苏宁智慧零售大开发战略,他宣称,到2020年,苏宁线下门店要突破2万家,交易规模则要冲击4万亿,其中2018年,苏宁计划新开5000家门店。

2018年,继苏宁集团更名为苏宁易购,此后并确定2018“造极”和推进智慧零售全面爆发的目标。由此,苏宁零售业务也迎来“高光时刻”,数据显示,其2018年上半年仅有732家苏宁小店,截至2018年12月31日已达4100多家,加上2018年4月份收购的300余家西班牙连锁品牌迪亚天天门店,其一年净增4400多家零售门店。

至2019年2月,苏宁易购再次大手笔收购万达百货下属全部37家百货门店,宣布构建线上线下到店到手全场景的百货零售业态。

截至2019年3月31日,苏宁易购合计拥有各类自营店面9758 家,门店物业面积689.17万平方米,各类加盟店面2571家。

值得关注的是,近两年来,不仅仅是苏宁易购,包括阿里、腾讯、京东等,越来越多巨头们均开始发力线下门店,新零售大战愈发激烈。

早在2017年5月,阿里巴巴宣布从易果生鲜手里购入联华超市18%的股份,成为联华超市第二大股东,同年11月,阿里巴巴再次宣布投入约28.8亿美元,收购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36.16%的股份;2018年2月,腾讯、京东联手以8.87亿元的收购了商超连锁公司步步高共计11%的股份,同年6月,腾讯宣布与沃尔玛中国结成深度战略合作;再至近日,苏宁易购宣布收购家乐福中国,互联网巨头都在紧追慢赶布局大快消零售。

有意思的是,尽管阿里、腾讯、苏宁等均进入传统线下零售领域,但各自玩法不一。

其中,与苏宁易购这类重型收购模式不一样的是,腾讯主要是一种轻型介入的方式,即持有一定股权后,经营的主体仍然是原有企业。其中,腾讯主要提供的是技术的支持,即帮助传统零售商通过新型大数据分析能力、商业智能技术等,从而改进对方内部流程,提升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在这样的介入下,线下传统零售领域虽仍处于衰退期,但是在大数据环境优化的情况,可以延长生存周期,而腾讯也可在其技术应用起来之后获取相应回报,这一过程中,双方均可获益。

阿里则是另一种模式,即改造型模式,其在基于自身对零售的基础认识后,再对收购的品牌门店进行较大的改造,且将线上线下融合尽可能地做到极致。

南都记者注意到,2018年快消连锁前十分别为华润万家、大润发、沃尔玛、永辉超市、易捷便利店、联华超市、家乐福、物美超市、昆仑好客和屈臣氏中国。如果此次苏宁入股家乐福成功,十大快消连锁企业将半数被阿里腾讯苏宁控股。

家乐福中国两年亏超16亿元!已资不抵债 苏宁为

2018年中国快消连锁前十中,半数或将被阿里腾讯苏宁控股

“这种改造在某些业态中,可能是有创新且有生命力的。但在某些业态的一些探索中,却走了弯路。”对于巨头混战新零售,赖阳认为,目前不完全成功。如阿里对百联集团的一些线上线下的融合改造,与现代消费者的生活方式相对契合。但阿里对一些大卖场的改造,包括对部分新零售的一些项目探索,却走了很大的弯路。最根本的原因是部分商家只看到了线上线下融合及获得收益的可能性。并未从根本上看到一个核心问题,即零距离、零时差、零渠道是将来商业消费的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在此情况下,传统的实体店不可能有足够的竞争优势。

“凡是以性价比为核心的这种传统实体店经营,肯定会全面退出市场。线下实体零售将来更多的会走向体验化、场景化,或者是在消费者家门口的一站式提供的综合服务,且空间面积非常小,非常集约化的商业模式。”赖阳预测。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刘四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