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平安普惠“聚合模式”破解行业瓶颈

一直以来,普惠金融的资金端、资产端以及各类服务机构,虽然各有优势,但在某些环节都或多或少存在短板。因此,在面向需求复杂、金融能力较弱的普惠金融人群的时候,仅靠“单打独斗”都很难获得很好的效果。在这个维度上,借贷开放平台被视为破解普惠借贷发展瓶颈的一剂良药。

据了解,聚合式平台模式是一个以金融科技为基础、以开放式平台为中心,通过将信贷业务环节模块化,“将环节开放,将能力聚合”,共同完成借贷服务的模式。其中,聚合式平台在资金、获客、风险评估、风险承担等业务环节引入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实现多对多、全流程开放,形成一个有机的借贷生态体系,充分发挥差异化优势,以协同方式消除业务短板,最大限度扩大服务范围和服务人群,覆盖线上线下。而平安普惠就是“聚合模式”的先锋代表。

在普惠金融的市场格局中,商业银行或政府金融仍然是信贷市场中的主力军,非银行机构则是信贷市场的补充,前者拥有广泛的网点优势和地区经验,后者源于初始互联网技术优势积累,具备大数据消费场景,通过多方合作可以支撑起层次多维的服务网络,弥补传统模式单一、服务渠道覆盖不充分或不均匀的局限,优化供给体制,提高服务渗透率。

自2005年以来,平安普惠一直是国内最重要的普惠金融机构之一,专注解决个人和小微企业的金融需求。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探索出了以金融科技为基础的“开放式聚合借贷服务平台”模式,尤其是面对普惠金融人群差异化、分散化、非标化的复杂需求时更加有效。在平台聚合生态链上,可以根据各主体的比较优势和资源,建立标准化的服务体系,根据不同的普惠金融人群独特的借贷需求,去匹配各个业务环节上相对应的优势服务方。

“聚合模式”提高了整体业务在获客、风控、资金、贷后等各个环节的运行效率,同时将风险分散,引入低成本资金,实现运营成本、风险成本和资金成本的“三降”,使业务在稳健运营的前提下形成规模效应,并进一步摊薄单位成本,使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商业模式成为可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