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张小龙故意不到微信公开课现场 到底在卖什么关

1月9日,2020年微信公开课Pro在广州开课,但是微信创始人、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并未现身,而是以视频形式与观众“见面”。他直言,今年“故意”不来现场,希望将时间让给团队,让他们带来团队的思考。

张小龙故意不到微信公开课现场 到底在卖什么关

张小龙指出,公众号本身并不是为媒体准备的,不应只有文章作为内容的载体,其他的短内容形式也应有所呈现。内容应该是多样性的,如文字,图片,视频等。在他看来,人人都可创造的内容对于微信来说很重要。朋友圈之所以默认是发照片视频是因为对于十亿人来说,让每个人发文字并不容易,但是发照片的方式每个人都可以做到。

他坦言,相对公众号而言,微信目前缺少了一个人人可以创作的载体,因为不能要求每个人每天都能写文章。因此短内容接下来是将成为微信发力的方向,顺利的话会在微信近期的新版本中出现。

对于内容质量的把控,张小龙认为,可能很难用技术手段作为一个判定内容的质量的标准,但作为信息传递的平台,微信也有很多办法,譬如说用更多的参与者和强大的机制,来帮助平台作出仲裁,就像对待原创和抄袭的做法很类似。

谈及今年的重点小程序,张小龙表示,与web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的各个app更加割裂,信息难以打通、搜索。微信团队做小程序,一直希望搜索能进入到每一个小程序的内部,让海量的小程序可以支撑起各种长尾的搜索需求。因此,小程序也是微信团队一直在改进的领域。他认为,只有小程序足够繁荣,才能支撑起搜索的内容的丰富度。

张小龙进一步称,微信团队已经发展壮大,面临的问题也从早期的“怎么做”,演变为现在的“做什么”。对团队来说,早期考验的是产品能力,现在更考验的是组织能力。

与此同时,他也分享了关于信息互联的7个思考:隐私的出让、 信息获取的被动、社会关系的扩大和复杂、信息传播的快速、 信息选择的困难、信息的多样性以及搜索的困难。

从历史来看,科技越发达,个人隐私会越少。人们在获取便利性的同时,其实也在不知不觉地一点一点把自己的隐私范围缩小。

张小龙表示,比如精准广告和用户隐私其实是有矛盾的。作为平台,因为有大量的数据,什么该用,什么不该用,是微信一直思考的问题,也倡导同行一起重视隐私保护问题。

此外,信息的宽广度和质量,一直是微信要解决的问题。在张小龙来,从前一个人世界的大小由脚步丈量,而现在则是由他所获得的信息的宽广度来决定的。

张小龙坦言,可能从来没有一个时代,每天有数亿人花这么多时间,花在手机里面浏览各种信息。而微信,可能是人们花时间最多的应用。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