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买“网红”,开始吃“人造肉”,你的餐桌有
创建于1964年的法国SIAL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是全球食品和饮料行业最大的展览贸易盛会。2000年移植中国,举办了第一届SIAL China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中食展),被誉为“亚洲最大的国际食品展”。
鉴于成都市场的巨大潜力,中食展主办方13日在成都召开发布会,宣布第二十一届中食展将于2020年5月13-15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整个展会将划分为十大主题馆,新增酒饮及吧文化体验馆、餐饮器皿及包材馆、地标名品馆,还有丰富的配套活动。
红星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20年历史的中食展还见证了食品行业全产业链的转型,以及消费者不断升级的需求。
人造肉等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
在原材料方面,随着农业生产条件持续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快速提升。中国粮食总产量由1949年的11318万吨提高到2018年的65789万吨
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吃得饱”向“吃得好”转变。健康的追求、多样化的选择带来更多细分化可能。
农业科技升级,人造肉等技术和产品不断升级,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畜牧繁育以及植物种植方式逐渐流行。
人造肉
电商缩短供需距离 全球购更快
而在生产制造环节,消费者对饮食品质和个性化的追求,驱动食品创新蓬勃发展。
流通环节更是越来越短、越来越快。在国内,中国电商产业的发展带动了更多2C的需求,更多厂商开始直接向消费者交付食品产品。
新电商模式创新农业“超短链”——农户+经销商+消费者的链条,成中国农货上行主要推动者,呈现品牌化趋势。
在国际上,更高效、更智能的物流系统,包括运输、仓储等不同部分的升级,带来了物流成本的下降,高质量食品在全球更大范围内以更及时高速的方式在流通。
消费者注重场景 喜欢网红产品
在终端消费方面,随着消费场景的转换,网红新品牌快速成长。
消费升级不断深入,个性化、品质型的需求开始井喷。消费者在享用产品时的饮食体验,是挖掘场景营销的主要考虑。
而通过研究典型的消费场景型产品可以发现,产品的包装、配料、质构以及风味是触发场景的先决因素。
中国作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包装大国,面对竞争激烈、愈发同质化的中国包装市场和越来越多变的包装需求,“以貌取人”的新一轮包装变革正推动着整个行业不断前行。
从淘宝到天猫到抖音,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出现改变,新渠道赋能了大量新品牌的快速成长,这些品牌就是俗称的“网红”。
红星新闻记者 严丹
编辑 刘宇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