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父亲援非筑路意外丧生,永埋他乡42年后,女儿在

1970年夏季的一个雨天,8岁的张俊娟和母亲以及一岁多的小弟弟,一起送别33岁的父亲张振宗。身为高级木工的张振宗,时年响应祖国号召,将乘坐“建华号”客轮去往非洲坦桑尼亚修筑铁路,此行山高水长,路途遥远。

临走前,张俊娟发现父亲的反应非比寻常,他抱着小弟弟一会儿哭,一会儿笑,很是舍不得。和父亲告别的那一刻,张俊娟万万没想到,这竟是父女二人最后的永别。


船在海上行驶数十日后,张振宗等人终于抵达目的地,不久便投入了坦赞铁路的建设中去。坦赞铁路是一条贯通东非和中南非的交通大干线,东起坦桑尼亚的达累斯萨拉姆,西迄赞比亚中部的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5公里。

1970年10月,坦赞铁路正式开工,张振宗和其他5万多名中国建设者们,以及坦桑尼亚、赞比亚的人民一起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并肩奋战,用汗水和鲜血为非洲人民筑路。这是一条反种族隔离的铁路,象征着革命力量的团结和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反抗,被称为“自由之路”。

随着这条“自由之路”每一公里的推进,张振宗和上万名援建坦赞铁路的中国建设者们,都需要经历自然、地质、气候乃至动物侵袭等重重困难,甚至,付出生命。


1971年12月,张振宗在工地上被电锯误伤,继而不治身亡,因公殉职,年仅34岁。作为家里的顶梁柱,父亲的死对于整个家庭的打击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从此,张振娟的母亲只能用她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而作为长女的张俊娟也早早的参加工作,以贴补家用。

张振宗牺牲后,他的一部分骨灰安葬在了坦桑尼亚烈士公墓,一部分骨灰由烈士工作所在地安葬。多年来,由于经济窘迫,张俊娟一直没能亲自去非洲祭奠父亲。但是,在张俊娟的心中,她从未忘记过自己的父亲。

随着年龄渐长,张俊娟的心里一个念头愈发强烈,她希望自己能够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去异国父亲的坟前祭以中国之孝。2013年,中铁集团发起组织了一次坦赞铁路建设者烈士后代纪念活动。父亲援非筑路意外丧生,永埋他乡42年后,身为女儿的张俊娟首次见到了他的墓碑,并在他坟前长跪不起。


张俊娟痛哭的向父亲诉说着自己的思念之情,她抱着父亲的那块碑,不停地倾诉着,似乎是想把这42年来的思念一股脑儿都说给他听。42年的离别,天人永隔的伤痛,似乎在这一瞬间得到了释放,让每一个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

编注:20世纪60年代,坦桑尼亚和赞比亚喜获独立,但仍面临外部势力封锁,渴盼铁路通道。向世界银行、苏联求助遭拒后,坦、赞两国总统遂转向中国请求支援。尽管那时的中国还是一个苦苦挣扎的国家,但是仍然决定援助。


5万多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与坦赞人民一道,夜以继日,攻坚克难,于1976年竣工。筑路期间,共有65名中国专家献出宝贵生命!坦赞铁路是中国对非洲的伟大贡献和中非友谊的丰碑,为此现身的中国专家义薄云天,虽死犹生!长江为之高歌,乞力马扎罗山为之仰颂,用鲜血与生命铸成的中非友谊万古长青!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