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历史上中巴关系很铁?回到上世纪50年代,好像跟

近期,中国正在与新型冠状病毒带来的肺炎疫情作斗争,全国上下口罩紧缺,医疗物资供不应求,秉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原则,许多国家纷纷向中国提供了医疗物资援助。这其中自然包括与中国关系十分之铁的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巴方高度赞赏并坚定支持中国为抗击肺炎疫情所做的努力,并感谢中方为在华巴基斯坦公民提供帮助,巴基斯坦愿意动员该国所有医疗物资储备援助中国,并将坚定不移地与情同手足的中国人民站在一起。这真的可以说是患难见真情,那么中巴关系为什么这么好呢?让我们来一同回顾这段有关中巴关系的历史。

巴基斯坦建国

1945年二战结束后,印度次大陆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1947年6月,英国最后一任驻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了把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的《蒙巴顿方案》并颁布实施。同年8月14日,巴基斯坦宣告独立,成为英联邦一个自治领——巴基斯坦自治领,包括巴基斯坦东、西两部分。根据《蒙巴顿方案》的规定,印度教徒居多数的地区划归印度,穆斯林占多数的地区归属巴基斯坦。但对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却规定由各王公土邦自己决定加入印度或巴基斯坦,或保持独立。1956年3月23日,成立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为英联邦成员国,1971年东部地区脱离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人民共和国。

中巴关系初始——中印、中巴建交

巴基斯坦本身建立时,一开始和印度一样是选择不结盟运动的,因当时西方各国实力远超中东各国,巴基斯坦便试图和英国,美国,苏联套近乎,获得进一步帮助,但是因为英国不愿在南亚投入过多精力,而美国当时也并不注重南亚,苏联的工作重心放在印度,所以巴基斯坦一开始就需要和地区大国建立起一定关系,同时印度在1950年就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正式的外交关系,这也促使巴基斯坦加快了建交步伐,两国于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阶段巴中之间主要是政治经济往来,巴基斯坦提供国际上的支持,例如在关于朝鲜战争的问题上坚定支持中国,中国与巴基斯坦进行一系列政治经贸活动。

从表面上看起来巴基斯坦因为美苏等强国的不搭理,被迫只能与中国建交,实际上是大势所趋。不论从地理位置上,中国与巴基斯坦接壤,属于邻国;还是从战略角度考虑,美苏军事力量强于中巴等国,必须建立友好关系才能在战争发生时统一战线,共同对抗美苏等国。

中巴关系降温——中苏来往密切,巴基斯坦得到美国支持

因为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和朝鲜战争,美国认识到在中苏结盟的情况下,亚洲的局势并不乐观,难以对亚洲发展形成有效遏制,所以加紧调整了南亚政策,美国本希望与印度交好,但是尼赫鲁政权非但没有因为美国的援助而与美国建立更好的关系,更是在经济上倾向于学习苏联搞社会主义,外交上也和苏联来往较多。所以美国认为需要大力支持巴基斯坦来平衡南亚的势力均衡,美巴迅速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开展了大量的援助与合作项目,加之该时期印度对华友好,这使得巴基斯坦与中国的关系迅速降温,1954年,巴基斯坦总理穆罕默德.阿里宣布“国际共产主义对南亚和东南亚构成严重威胁。”,同年7月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取缔共产主义组织,严禁相关活动与言论,并对中国大使馆进行密切的监视跟踪,严格限制两国间的经贸文化活动,在联合国大会上也一转立场坚决反对中国。同年9月加入美国组织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

中巴关系回暖——中美苏巴印关系不断变化

印度从1956年起和中国因为领土纠纷和青藏高原问题,与中国关系逐渐敌对,而苏联因为对华关系破裂,迫切地支持印度,打压巴基斯坦和中国,美国则认为同时给予印度一定支持,有助于改善美国在南亚的外交环境,也有助于遏制中国,但是这恰恰使得巴基斯坦极度不满,所以巴中关系再度回暖,1962年中巴就边界问题展开谈判,于1963年签署了《中巴边界协定》,双方再次展开密切的政治经贸往来。而中苏关系破裂后,苏联对印度提供了大力支持,意图将霸权渗入南亚,到1963年3月,苏联就向印度提供了50亿卢布的贷款,除了经济支持外,大量的现代化武器,从坦克到导弹,都运抵印度,而印度依托苏联支持,在第二次印巴战争期间美国主导的对印度武器禁运和停止援助对印度影响并不大。1966年,在苏联斡旋下,印巴签署《塔什干宣言》,实际上默认了印度在克什米尔的特殊利益。这一时期,中巴关系走近,中美关系走近,美巴关系走近,三方良性互动,关系逐步紧密起来,从宣布尼克松将访华开始,印度和苏联愈发紧张,两国迅速于1971年8月签署了《印苏和平友好条约》,两国正式结盟。而1971年爆发的第三次印巴战争,实质上也是印苏集团与中美巴集团的一次较量,固然巴基斯坦失败,孟加拉国建立,但是巴基斯坦得以收缩战线,并且必须更加紧密地依靠美国与中国的支持,而更加强大并与苏联同盟的印度则是中国与美国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到冷战结束为止,基本是中美巴抱团对抗印度苏联

这里得说一个背景,于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中国自行制造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也影响着中国与美苏等国的关系。

从冷战后到今天——中巴一直保持友好关系

自1971年以后,中巴一直保持着友好的关系,中印关系也趋于缓和,2000年以后的印巴冲突,中方都是促和平的态度。俄罗斯废除了原来的印苏同盟条约,与巴基斯坦建立了一定联系,与印度仍保持密切的军事交往。印度则是调整了外交政策,又从冷战时期的对苏同盟转化为谋求南亚霸权,与巴基斯坦继续敌对,与中国基本上是徘徊于友好和敌视之间的这么一种态度。巴基斯坦则是从第三次印巴战争后失去了主动权,基本上对印度处于被动防御的状态,但是和各穆斯林国家的联系愈发密切,近年来中东极端组织的兴起事实上也和巴军政体系内部的极端分子和极端分子支持者有很大关系,巴三军情报局将不少极端分子安置在西北边境地区,所以本.拉登在是巴基斯坦境内被击毙的。而美国因为反恐战争的缘故,加上巴基斯坦与朝鲜伊朗交好乃至进行弹道导弹与核武器技术贸易,不得不对其有所怀疑,故而又打压又支援,而不是冷战时期那种全力支持的态度,所以巴基斯坦仍然还是很需要中国的一定支持来维持对印度的态势。

通过重温中巴历史,我们好像从中学到了点什么?比如:中国国家地位的变化离不开自己的崛起;巴基斯坦能在南亚的冲突中立于不败之地离不开与中国的友好关系;印度明明强于巴基斯坦却只能远远观望...

那么,如果我们从国家层面回到人的层面来看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