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刚克刚不好使?为何说即便内贾德在位也难以
说起今天的伊朗,那真是一言难尽。
作为美国40多年来官方指定的战略宿敌,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就一直是美国的眼中钉和肉中刺,美国历届政府为压制伊朗,可谓无所不用其极。尤其是老特政府上台后,更是对伊朗极限施压,除在经济上进行绞杀,还实施疯狂的暗杀和渗透,特别是2020年1月3日美军无人机在伊拉克巴格达国际机场对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实施“定点清除”,彻底引爆了伊朗的怒火。
然而,随着伊朗对美军“心照不宣”的报复以及革命卫队“失手”击落乌克兰客机,导致伊朗内部民怨沸腾、矛盾丛生,伊朗大学生甚至要求伊朗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下台,这是比2019年伊朗国内骚乱更严重的社会危机,也暴露了伊朗高层积重难返的矛盾,反映了伊朗在美国等西方国国家围追堵截下疲于奔命的尴尬状况。
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伊朗前总统内贾德,作为坚定的“鹰派”,内贾德在8年执政期间,对内取信于底层民众,对外坚定奉行反美政策,是一个伊朗人扬眉吐气的时代,理论上说如果内贾德重出江湖,那么伊朗面临的内外环境必然比今天更加有利。
真的是这样吗?当然真的不是。因为伊朗今天局面的形成,根源不在内贾德,更不在现任总统鲁哈尼。是因为伊朗自伊斯兰革命以来,就确定了政教合一的体制,伊朗大权几乎全部掌握在教士集团手中,无论内贾德还是鲁哈尼都不过是在教士集团的支持下做事,本质上内贾德和鲁哈尼是同一类人,因此他们没有改变伊朗内政外交路线的权力;再者,即便是教士集团,尤其是最高精神领袖哈梅内伊,也没有逆天改变的能量。事实上即便是开创了伊朗政教合一体制的霍梅尼都不能。
毕竟,伊朗的局面,从来都是“时势造英雄”的结果,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是伊朗选择了政教合一而不是政教合一选择了伊朗,而历史既然选择了政教合一的体制,就注定了无论霍梅尼还是哈梅内伊都只能和美国斗到底。
在这样的情况下,内贾德和鲁哈尼的最大区别就只剩下反美的方式,即内贾德激进,而鲁哈尼相对温和。
那么,激进主义一定比温和主义更有效吗?哈梅内伊无疑更有发言权,否则他也不会在2017年4月12日内贾德决定参选新一届总统时在4月20日被伊朗宪法监护委员会取消参选资格。而后在2018年1月7日以“煽动骚乱”的罪名将内贾德逮捕下狱。
按照外界的说法,哈梅内伊之所以对内贾德痛下杀手,扼杀其梅开二度的希望,主要是给自己的接班人,即自己的儿子让路。但问题是世俗的内贾德根本无法冲击地位高且掌握军队和革命卫队的哈梅内伊,所以哈梅内伊压制内贾德的操作只能说明,内贾德不行。
不是他本人能力不行,是他的激进政策不行。
那么,内贾德到底有多激进呢?静夜史认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国内以平民总统身份出镜,加大对底层民众的补贴力度;国外以反美斗士形象出现,高调进行核武器研制工作。
而当时的内贾德,是深受哈梅内伊支持的。但哈梅内伊深知,补贴底层民众无疑会取信于民,但却会分走教士集团等高层手中的蛋糕。再加上伊朗在美国压制下收入锐减,这注定了补贴政策难以持续。而对于伊朗民众而言,最不可接受的就是得到了再失去,所以伊朗民众注定愤怒,这必然与激进的伊朗政府剑拔弩张,所以温和的鲁哈尼忍辱负重比内贾德更合适;
而反美作为伊朗团结民众的口号无可厚非,毕竟哈梅内伊也在喊。但发展核武器一项,却使伊朗几乎成为全球公敌,因为伊朗作为激进的什叶派穆斯林国家,一旦成功拥有核武器,理论上对任何国家都是威胁,所以伊朗的核计划遭到了几乎所有国家的反对。
而这种反对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制裁,铁桶一般的围追堵截令伊朗痛不欲生,所以伊朗只能服软,才能获得先活下去的能力。
所以,伊朗今天的局面,根源出在美国身上,这不是内贾德能够扭转的,当前伊朗能做的,就是继续坚持下去,毕竟除了坚持也没有其他办法。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