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一加盟国,为吞并邻国设立,当年与俄罗斯
一个国家的崛起,往往伴随着战争与动乱,而沙俄应该算是最持久的一个了。300多年的时间里,沙俄从一个小国扩张到了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后来的苏联、俄罗斯虽然国土有所变动,但依然保持着世界第一的地位。
1991年,苏联解体时一共分出了15个加盟国,这个历史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知道。实际上苏联曾有16个加盟国,只是这第16个后来成了俄罗斯的下级,如今依然属于俄罗斯管辖。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卡累利阿共和国,位于俄罗斯西北部,因为地处北极圈的缘故,卡累利阿的人口只有75万,面积却达到17万平方公里,地广人稀。
从地图中可以看到,卡累利阿夹在俄罗斯与芬兰之间,这是一块争议土地。上世纪40年代,卡累利阿的名字是“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地位上属于苏联的一级共和国,与俄罗斯、乌克兰是同级。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俄国面积虽大,但北部靠近北极圈,常年不冻港非常少,而偏偏最重要的圣彼得堡距离芬兰太近,随时都有被芬兰威胁的可能,所以俄国占领了芬兰,从而获得一个稳定的北方出海口。
1918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沙俄军队与红军打得火热,芬兰则趁此机会宣布独立,脱离了俄国的掌控。苏联稳定下来之后,自然不能放任芬兰这么轻易地离开,于是打算将其重新收回。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1939年,苏芬战争爆发,虽然芬兰游击队依靠严寒阻挡了苏军的脚步,但双方的差距实在太大了,游击队只有3万人,而苏军足足45万人,在这么下去芬兰又是被重新占领的结局。
1940年德国入侵苏联,苏军不得不回援本土,芬兰免去了被侵略的命运,还趁机收回了被苏联攻占的土地。
(此处已添加小程序,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然而德国最终还是败给了苏军和盟军,1944年,苏联不仅击退了德军,还分出了一部分兵力进攻芬兰,夺走了芬兰10%的国土,即如今的卡累利阿共和国地区。
原本苏联是打算占领整个芬兰的,但战后国际要重建新秩序,如果苏联此时发动入侵战争,必将成为众矢之的,最终只占领了卡累利阿。
苏联并不放弃,一直在等待进攻芬兰的机会,甚至还给卡累利阿地区改名为“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准备找时间吞并芬兰,并给其一级加盟国的地位。后来随着北约与华约的成立,苏联更加没有机会了,不得不放弃占领芬兰的想法。
既然没有希望,那么卡累利阿芬兰共和国的存在意义也就不大了,于是在1956年,卡累利阿被降级为二级共和国,归俄罗斯政府管辖。
从俄罗斯平级变成了俄罗斯的下级,卡累利阿人自然是不愿意的,还曾闹过独立,但奈何人口太少闹不起来。苏联长期以来向卡累利阿转移了大量俄罗斯移民,彻底改变了卡累利阿的人口结构。所以越到后来,卡累利阿闹独立的也就越小。
另一方面,芬兰也想要收回被夺走的卡利累阿地区,但俄罗斯强大的国力令其希望渺茫。就算能够收回,也只是一个俄罗斯人为主的卡利累阿,想要将芬兰人恢复成主体民族,又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看完点赞就是最大的支持!
动动您的小手指,传达一丝丝的善意,
传达一点点爱,世界将会变得更加美好!
谢谢大家!Thanks♪(・ω・)ノ
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财富,关注我,每天接收更多精彩资讯。如果觉得内容对你或者你的朋友有帮助的话,记得分享转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