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真正的美国普通人


打开电视,无论是新闻电视直播,还是电影电视剧,你常常能看到美国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身材肥胖,啤酒肚,肤色黑黄,皮肤褶皱,衣着邋遢。开着一辆旧车,常年从事体力劳动,或者服务业,数学不好,勉强读完高中,十七八岁就开始做售货员收营员,或者在当地工厂当工人,拿着政府的救济粮食卷,在超市里只卖最便宜的转基因食品和大量垃圾食品如薯片,汽水,不喜欢读书,自我感觉良好。这样的人占到了美国人口的50%以上,与在曼哈顿见到的西装革履,风度翩翩,精明能干,品味考究的白领,以及常青藤大学里英俊帅气,稳重礼貌,经历丰富的学生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美国社会阶级的严重固化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教育,特别是昂贵的学费,阻断了绝大多数穷人通过教育的上升通道:从“神话”到“实话”顶级学校一年5万美元以上的学费,就可以将大部分黑人挡在门外。另外,父母素质和受教育水平低下,理念的落后更是阻止这些小孩进一步努力的根源。除了少数学生能被名校录取,得到奖学金资助外,出身贫困家庭,自身又不算非常拔尖的学生,只能去读州立大学,社区大学,甚至辍学。其他的怎么办?去超市卖菜,去食品店送外卖,去当服务员等,这一辈子大概就这样了,前途渺茫,他们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他们的孩子也难逃他们命运的重复。


二是知识,这又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国社会底层普遍存在的反智主义,特别是“反数学”和“反书呆子”,还有就是知识产权保护的过度使用。“反智主义的奇效在于,那些年轻无知的小孩会说:哈,让那些书呆子去成功吧,爷是不在乎数学的,喝下了一瓶自我麻醉的奇效药,腰不酸了腿不疼走路也有劲了。让他们去学精算,统计,金融,数学,计算机?更是想都不要想,贫民的孩子没有技术,很难和那些富家子弟竞争。改变命运更加无从谈起。”至于知识产权,一般认为它有利于推动发明和创新,但知识产权的过度使用又产生了中国人所说的“过犹不及”它造成了知识和财富的高度垄断,是既得利益和社会阶级不断固化,最终反而阻碍了知识的扩散和社会的进步。


在美国,由于知识产权的过度保护,“无论是买课本,听歌,还是看书,杂志,电影,都需要花钱购买。例如一本新的课本售价一般200美元。一本普通的流行读物20美元,一本杂志5美元,不像中国。这就导致了穷人无缘接触许多知识,于是,他们只能寻找替代途径获得免费信息:电视,网络的免费资源。电视充满了脑残娱乐的节目,因为好频道是要付费的。

美国电视和网络上大量免费的脑残节目”使美国众多民众只满足于感官娱乐,不求上进,再加上”垃圾食品摧毁这些人的健康和智识“,这种情况的美国如何与今天的中国相比。

感兴趣的读者可与去了解一下“美国的医疗保险”和“中国的医疗保险”之间的天壤之别。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