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为什么美国人不喜欢住在交通便利的地点?

上一期我介绍了为什么美国的小区不希望增加公交路线的原因。简单的说,就是一方面有钱人出门就会开车,不需要公交车。而另一方面公交车会将一些低收入群体甚至流浪汉带到他们的小区。这是和中国理念的巨大差别!


而正因为这些有钱人的大力反对,所以美国的公交系统的发展其实非常缓慢。


事实上美国公交(包括地铁)发达的城市也只有象纽约洛杉矶这样的超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人实在太多了,交通实在需要各种方式的缓解。


而我所在的圣地亚哥虽然是加州第二大、全美第八大城市,但公交系统其实也只能覆盖一些相对繁华的地区。

然而,我个人认为,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来说,消除地区之间的差异,增加更多的交通方式,增进人们的交流和沟通,从长远来看,从整个地区和国家的发展来看,都是有必要的。

在发展的过程中,你既要考虑整体和长远利益,又要兼顾个人和短期利益。但这几种利益其实在短期内并不是统一的。所以不管怎样,都不可能做到每个人在任何时候都满意。

我举一个例子,我们圣地亚哥华人最经常光顾的商业区是convoy st,不管是中餐馆,还是亚洲超市,理发店,律师,以及华人经常使用的服务行业在这里扎堆。然而,因为圣地亚哥的公交系统不够发达,圣地亚哥州立大学SDSU,这所圣地亚哥每年授予学位数量第2多的大学,他们的学生,如果想到这个地区购物,需要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才能到达。而自己开车却只需要不到20分钟。


所以我认为,虽然刚才我们讨论的这个问题,我完全赞同这些小区的居民的选择,但我必须要说明的是,从整体经济发展来看,这样的选择积累起来,对整个城市的长远发展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

回过头来,我们看一下中国老百姓的选择,其实我们选择公交车在我们身边也是有非常现实的意义的。我们的城市化程度要远高于美国,大家住得都很集中,而且公交路线已经非常发达。很多情况下,公交车甚至比私家车还要方便和快捷。不管在个人的经济还是社会运作的效率,公交车都有很明显的优势。

好了,既然说起了中国,那么我要提一个咱们中国的一个标语口号,就是要致富,先修路。这个口号肯定是绝对正确的。有路才有交通,才有沟通,才有交换,才能让死水一摊变得生机盎然。中国最近几十年的高速发展,是与道路的修建完全同步完成的。


但在美国啊,老百姓们却并不一定这样认为。

前两年我们身边就发生过这么一件事儿。

我们这儿有两个地区,直线距离离得很近,中间就隔了一个山谷。当时有一个提议说,我们把这两个山谷中间修上路,把这两个小区打通吧。


这件事儿在交通上的意义非常大,因为这两个小区背后分别连接着另外两个大的地区,一个是住宅区,一个是商业区。每天往返这两个区之间的工作人员非常多。而这两个大的地区之间的通道都没有绝对意义上的直线连接,都需要绕一个直角才能到另一边。

如果这条道可以打通,不但给这两个小区的日常出行带来了更大的便利,更为背后这两个大的地区之间的交通提供了一个巨大的便利。

所以大家都期待这条道可以顺利兴建。

但是,最终这个方案仍然是在征求小区居民意向的阶段被否决了。

原因有几个:

第一、和我上面讲的相似,如果打通这条道路之后,这两个小区就会变得相对繁忙很多。虽然生活出行一定更为便利,但也肯定带来一些房价以及安全上的隐患。这个我们已经理解了。

而第二个原因呢,就是一个新的问题。这两个小区因为这个山谷的分隔,是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区的。其中一个小区的学期要好一些,另一个不算差,但肯定不如对面的好。而之前就一直有提议说,想把这两个小区统一成一个大的选区,但这样的话,就很有可能在学期我的划分上也将这两个小区合并成一个学区。之所以没有通过,这个物理上的分隔也有很大的原因。但如果这条路修起来,那么这个天然的分隔线消失了,那么这个提议就更容易被通过了。但是,从第一个小区的居民的角度来说,他们并不希望有更多来自所谓差的小区的学生进入自己所在的学校上学。所以他们宁可继续在上下班的路上浪费更多的时间,也不希望将这条路修起来。

这就是在美国这片土地上发生的事。

和刚才我做的感慨一样,从整个城市整体的发展来说,如果我是市长,我当然希望将这条路修起来。而遇到这样的阻力的时候,怎么样做才是正确的呢?


下一期文章,我们就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