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历史的包袱:土耳其出兵利比亚背后的历史逻辑

近日,一则土耳其出兵利比亚的新闻吸引了读者老爷们的眼球,很多媒体解释为土耳其意在争夺东地中海的油气资源,这固然是原因之一。龙马君认为,出兵事件背后或有更深的历史逻辑。

今天,龙马君就为大家分解一二。

就在四百多年前,土耳其还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为了照顾我们的民族感情,龙马君把它称为当时世界上两大强国之一。突厥人的一支在昔日拜占庭帝国的领地上建立了他们的帝国,并迅速崛起,成为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面积超过550万平方公里,是当今土耳其的7倍。

就和清朝一样,从十八世纪开始,奥斯曼帝国开始逐渐没落,西方的工业革命带来了制度与技术的代差,一次又一次的对外战争失利,一次又一次的丧权辱国,让这个曾经不可一世的大帝国成了“欧洲病夫”,我们也可以称它为“西亚病夫”。

第一次世界大战,选错了边站的奥斯曼帝国彻底滑向了深渊,与协约国签订的色佛尔条约让奥斯曼土耳其彻底回到了他们梦开始的地方——安卡托利亚半岛,并且,这个最后的基本盘也有可能不保。

在这个危急万分的关头,土耳其出现了一位真正的民族英雄——穆斯塔法·凯末尔。他率领军队打败了希腊侵略军,挫败了英法等国的干涉,重新与协约国缔结了洛桑条约。

在掌权后,他推行了被后世称为“凯尔末主义”的激进改革,他将土耳其与旧的奥斯曼帝国作了彻底的分割,新的土耳其国将仅限于土耳其民族所在的范围。同时,强力推行世俗化改革,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全面西化,废除了国教,停办了宗教学校,大学里不得教授神学,禁止妇女戴面纱,派出大量留学生赴西方学习,甚至不惜废除本国文字,全面改用拉丁字母。

为了守住改革成果,凯末尔构建了军队、学校、司法系统三大对抗传统宗教势力的堡垒,甚至赋予军队捍卫土耳其世俗制度的任务,一旦军队认为国家世俗制度受到挑战,就能履行国家监护者的责任,出面干预,当然,多数是以军事政变的形式。

60年前,面对偏离凯尔末主义的土耳其总理曼德列斯,军队果断出手,将其逮捕,经审判后处以极刑。

然而,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随着土耳其实力的不断增长,社会上开始出现了一种新的思潮——新奥斯曼主义。

凯末尔主义将宗教置于国家的严格控制之下,新奥斯曼主义主张重新思考宗教与国家之间的关系,认为宗教是土耳其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凯末尔主义将新生的土耳其国与奥斯曼土耳其作彻底的分割,新奥斯曼主义认为土耳其是奥斯曼帝国的继承者,强调奥斯曼与土耳其模式的优越性,主张利用所谓“奥斯曼帝国的遗产”向中东、北非以及巴尔干半岛这些“帝国故地”投射影响力,提高国际地位。

凯末尔主义恪守“国内和平,世界和平”的信条,避免介入周边国家的内部事务,新奥斯曼主义则认为应当抛弃原有的消极政策,奉行积极的干涉主义政策,在必要时甚至不惜军事干涉。

近年来,这种趋势越发明显,特别是三年前的未遂政变事件后,虽然土耳其自己不承认,但是凯末尔主义的基石已经彻底松动。

去年以来,土耳其更是动作频频,近日又高调宣布出兵利比亚,其“大国雄心”愈加不可抑制。

如果让龙马君把上世纪的杰出人物作个排名,凯末尔能进前三。很多读者老爷可能更关注凯末尔取得的成就,但是,龙马君觉得,凯末尔真正伟大之处在于,他带领国家和民族放下了他们不能承受的东西,他们的光辉历史、他们的宗教传统、他们的昔日荣耀。也就是我们所称的历史的包袱。

在历史上,我们看到了太多的负重前行。或许,放下才是真正的勇气。

看着下图中凯末尔的陵墓,龙马君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欢迎关注、评论,与龙马君一起用历史解读现在。PS:不喜当然可喷。这是您的权利,也是我的义务。

(图片来源于网络。)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