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限塑11年,塑料使用量“不减反增”,全面禁塑路

近日,泰国政府规定,2020年起商店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2021年争取全面禁塑。泰国民众使出各种绝招支持限塑令:衣服兜、背米袋、渔网兜、推车装、行李箱…各显神通!话题#泰国民众花式购物#冲上热搜。

1月14日,话题#欧盟考虑全面禁止塑料包装#冲上热搜。欧盟环境和海洋事务专员Virginijus Sinkevicius在接受该报采访时称,欧盟委员会正在评估一项对塑料包装的禁令,并为制造商制定新的要求。希望扩大去年通过的《一次性塑料指令》,目前正在研究可能的方向,包括禁止塑料包装或规定使用再生塑料。

“禁塑”接连上热搜,引发网友对我国禁塑现状的大讨论!

2008年1月8日起,中国开始实施“限塑令”

2008年1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从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实行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

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 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发展改革委要抓紧修订《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超薄塑料购物袋列入淘汰类产品目录。质检总局 要加快修订塑料购物袋国家标准,制订醒目的合格塑料购物袋产品标志,研究推广塑料购物袋快速简易检测方法,督促企业严格按国家标准组织生产,保证塑料购物袋的质量。

通知规定,自2008年6月1日 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通知同时规定,环卫部门要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切实减少被混入垃圾焚烧或填埋的废塑料数量。废旧物资回收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废塑料的回收利用管理工作,指导、支持物资回收企业建立健全回收网点,充分利用价格杠杆和提供优质服务等措施促进废塑料的回收,大力推进规模化分拣和分级利用,充分发挥塑料资源的效用。

限塑令施行已经11年多,塑料使用量“不减反增”

长达11年的限塑,面临着塑料的使用量“不减反增”的尴尬局面。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生活中仍随处可见。自带购物袋的消费者很少,大多数人不吝于多花两三毛钱购买塑料袋。

在菜市场、临街小商铺、街边小摊点“限塑令”难以控制的地方,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农贸市场上,一家水果摊的老板告诉记者,他家摊位每天至少要消耗一两百个塑料袋。

市民表示,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使得“限塑令”难以奏效。

尽管深知塑料袋对环境带来的危害,不少市民依然表示使用塑料袋购物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尤其是年轻人更没有随时自备购物袋的做法。

近年来,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卖、网购、快递行业被广泛使用,这些产业的飞速发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白色垃圾随处可见~

但是国内也有一些城市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国内城市的探索

甘肃南部的甘南藏族自治州“禁塑”执行的非常好

2013年5月10日,甘南州政府印发了《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告》,决定从6月1日起在全州范围内开展“禁塑”工作。

为了能够真正执行,甘南在禁塑令发布后,开展了大范围的宣传。并且为了确保所有商户都知情,与每个商铺的个体户都签订禁塑责任书,违反会被罚款。

(去过甘南旅行的微博网友分享的禁塑见闻)

在2017年曾有一个商户在签订责任书后仍使用塑料袋,被罚款一万元。

而为了鼓励居民不使用塑料袋,政府在初期还免费发放大量的环保购物袋。

当地政府的重视程度和执法力度是影响执行效果非常关键的因素。

海南将全面“禁塑”

2019年3月,海南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海南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实施方案》,宣布海南自2019年起分种类逐步推进全面禁塑。

海南“禁塑”时间表

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给能力;

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

未来,海南有望成为全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禁塑”、有效防治“白色污染”的省份,为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探索新经验。

禁塑令如何才能成功?

1、禁塑令的制定,前期需要详尽的调查,确保规则制定合理。例如征收的费用合理吗?是否能起到倒逼居民减少使用的作用;如何监管,监管需要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2、在实施过程中,应该至少保证有每年的评估,有明确的衡量指标,这样如果效果不好能够及时找出问题对规则进行调整。

3、需要有合适的替代物。在替代物的选择上,要看禁塑令的目标是什么,以及替代物的后续处置情况。如果最后无论什么样的废物都是进入垃圾焚烧厂,那么其他材质的一次性包装未必就比塑料更加环保。但是如果很多一次性包装会进入自然界,那么纸质的要比塑料材质的更加安全。

我国什么时候全面禁塑?中央对“塑料污染治理”做出重大决定!

2019年9月9日,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

会议指出,积极应对塑料污染,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增加绿色产品供给,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建立健全各环节管理制度,有力有序有效治理塑料污染。

我们可以从政策中可以看出,国家将会有序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这也意味着,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或将会受到影响,同时,积极推广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替代产品,这说明国家会鼓励可降解、易回收的替代产品,对于可降解塑料等绿色环保类型的材料将会是利好的消息,同时也能看出国家对于塑料污染治理的决心。

其他国家如何对待“塑料袋”?

爱尔兰

爱尔兰的限塑令是一种政府强制征收的环境税。而且虽然都是在购物的时候向顾客收费,但这笔费用是进入环境基金,而不是进入商家的腰包。

价格的制定是经过了充分调研,足以对公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每年都会对当年的效果进行评估,在发现使用量产生反弹后,及时调整价格。

另外与我们的情况不同的是,爱尔兰的自由市场很少,购物以大型商超为主,可控性更强。

肯尼亚全球最严“禁塑令”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一处市场内,一名商贩在出售无纺布购物袋。图片来源:新华社)

2017年8月28日起,肯尼亚禁止出售、生产、进口或使用塑料袋,违者最高可罚款3.8万美元,或监禁4年。

德国塑料袋收费,垃圾分类最为严格

德国还没有限制塑料袋使用的法律规定,过去大多数商家都是免费提供购物塑料袋,如今则是采取收费措施,每个袋子在10到30欧分不等,不过一些包装水果的小塑料袋还是免费使用的,但是德国人的塑料袋使用量远远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德国每人每年的塑料袋使用量是76个,而欧盟的平均水平是198个。尽管如此,德国每年都会产生数量庞大的塑料垃圾,如各种塑料袋塑料包装盒,废旧塑料制品等等。

对此德国有专门的垃圾筒进行回收,德国是世界上垃圾分类最为严格的国家,一般家庭都有四个垃圾筒,褐色的为生物垃圾,黄色的为塑料垃圾,绿色或者是蓝色的为纸类垃圾,黑色的为剩余垃圾,每个星期都有专门的垃圾车,在固定的时间来清倒这些垃圾,以黄色垃圾筒的塑料垃圾为例,回收之后都会进行分解,除了少数作为洋垃圾出口到国外,尤其是临近国家,如阿尔巴尼亚,大部分都会在加工处理之后作为原材料进行再利用。

日本使用的塑料袋可焚化处理,不产生有毒物质

日本人很重视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问题,一些超市甚至愿意加大成本,免费提供纸箱,以减少塑料袋的使用量。在日本使用塑料袋购物还是很普遍的,但是现在使用的最常见的是乙烯等制成的可以焚化处理,燃烧后不会产生有毒物质。

日本法律规定必须在包装容器上表明材质资源回收等识别标志,许多家庭都把可燃购物袋作为垃圾袋使用,虽然也有对环境有污染的塑料袋在被使用,但是日本并没有一刀切的禁止生产和使用,而是鼓励人们尽量减少使用量。比如许多超市是收取购物袋成本费的,一般是两日元一个,相当于人民币一毛钱,比如不需要塑料袋,也有不少超市直接给顾客减价两日元,而且在收款台如果顾客表示不需要塑料袋,店员会对顾客道谢,为了让配合环保的顾客更方便,几乎所有的超市都会在收款台附近放置几种型号的包装箱,都是刚刚上架的货物空出来的纸箱,顾客可以随意自取纸箱当购物箱带走,纸箱在被回收的时候,超市是有收益的,但是为了方便注重环保的顾客,超市会放弃这部分收益。

韩国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2018年12月31日,韩国环境部在官方网站发布声明说,根据“关于节约资源及促进资源回收利用法律修正案”,自2019年1月1日起,韩国2000多家大卖场以及1.1万家店铺面积超过165平方米的超市,将全面禁用一次性塑料袋 。除鱼类和肉类等必须用塑料袋之外,相关大卖场和超市只能为顾客提供环保购物袋、纸质购物袋、可回收容器等盛放物品。如果被发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商家将被处以最高300万韩元(约合2700美元)罚款。

2019年5月16日坦桑尼亚副总统办公室发布公告称,坦桑尼亚大陆地区将于2019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禁塑令”,禁止进口、出口、制造、销售、储存、供应及使用所有厚度的手提塑料袋,违法者可能面临罚款或监禁等处罚。涉及医疗服务、工业产品、建筑业、农业、食品、卫生及废物处理的塑料制品及包装不属于限制范围。

坦桑尼亚的全面“塑料袋禁令”

2019年6月1日,坦桑尼亚的全面“塑料袋禁令”正式生效,在坦桑尼亚大陆禁止进口、出口、制造、销售、储存及使用所有厚度的塑料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