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纪念重庆解放 老红军提前过百岁生日

昨天,老红军赵建贤提前4个月庆祝自己的百岁寿诞。在66年前的11月,赵建贤乔装护送进步学生入渝,迎接重庆解放。在老人心里,一直都有一个心愿,如果自己活到一百岁,那么寿诞庆祝的日期就要选在重庆解放的纪念日里。

大喜事 老人不准铺张浪费

昨天中午,赵建贤百岁大寿,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显得格外热闹,赵家的亲朋好友从四面八方赶来沾喜气,为老人庆祝百岁大寿。寿宴现场喜庆而隆重。

二女儿赵苹忙上忙下,不亦乐乎。百岁大寿搁谁家里不是件幸福美满的大喜事呢?而她家的这场百岁宴差一点就“泡汤”了。

赵苹说,父亲一生淡泊名利,从不喜欢操办。从90岁到100岁,家里人都想着给老人家热闹热闹,但都被父亲拒绝。眼看百岁大寿近了,再不办说不过去,赵苹这才想到多年前父亲的一个心愿。

赵苹说,父亲一向身体健康,家里人总爱打趣说,“您老一定能活到100岁。”父亲就意味深长地说,要是能活到100岁,就在重庆解放的日子一起庆祝。赵兰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几个月前,赵苹和父亲说起了这事。赵建贤这才同意过生日,但不准铺张浪费,不准大操大办。

忆当年 送学生入渝迎解放

据资料记载,赵建贤于1916年出生,四川通江人,1933年参加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1938年加入共产党,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

赵建贤说,1949年,南京、上海相继解放之后,党中央做出了解放大西南的部署。随后,刘邓大军向西南发起猛攻。

那年11月,也就是重庆解放前夕,赵建贤接到上级命令,便衣乔装护送进步学生入渝,为迎接重庆解放做准备。赵建贤说,“那一批学生有上百人,为了把他们安全送到重庆,我们乔装改扮多次,选择了多条线路,最终完成了任务。”

而那一次回到重庆,也是赵建贤1933年参加红军后第一次回到故乡。此后,赵建贤定居重庆。后来经过组织介绍,成立了家庭。

极低调 好汉不提当年勇

“老祖宗,给我们讲一讲当年的故事嘛!”百岁宴上,除了和老寿星拍照留念沾喜气,听老红军讲当年的革命故事,也成了宾客们最最期待的事情,但这个要求基本上被老人“无情”拒绝。

赵建贤的大女婿沈睿智说,这么多年来,父亲很少对别人讲起当年的故事,而且父亲也是一个极为低调的人。

即使在家里,赵建贤也只对沈睿智爷孙三人讲起过过去的故事。沈睿智说,“因为我和儿子与父亲一样,都是军人!”

最难忘 三次过雪山草地

在重庆晨报记者几番恳求之下,赵建贤老人最终还是和女婿沈睿智一起,讲起了那一段段让他永生难忘的革命经历。

虽已是百岁高龄,但赵建贤谈吐自如,讲起往事来活灵活现。老人说,自己的老家在四川通江大巴山里,小时家穷吃不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像哥哥一样参加红军。

1932年,赵建贤16岁那年,徐向前的队伍经过通江。第二年,赵建贤加入了红军,被编入31军68团。“最忘不了的,就是三次过雪山草地。”赵建贤忍不住念叨起来:“我还活着,但他们都走了,我比他们好太多了!”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赵建贤被编入八路军129师。后来被派入大别山区组建敌后武工队,并担任队长。“我们一个队,潜伏进入敌方机场,点油桶炸机场,就像电影里演的那样!”言谈中,赵建贤似乎又回到当年,回到战友当中……

本报记者 顾晓娟

■家风严谨

老人一身正气淡泊名利

说到百岁老人的长寿秘诀,赵建贤的几个子女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父亲的好身体得益于战争年代打下的坚实基础,他有两个最大的特点:一身正气,淡泊名利。这也成了赵家的家风和后辈们学习的目标。

大女婿沈睿智说,他对第一次见到准岳父时的印象特别深刻,那时赵建贤是一厂之长,但没有一点架子,说话脸上总带着微笑,但干起工作却严肃认真。这么多年来,老人从未向组织提过要求,也从不为子女工作升迁操心。

二女儿赵苹也在学习父亲的“长寿经”。多年来,父亲生活规律,他每天6点起床,晨练半小时后,自己买菜做饭,生活至今自理。晚上9点按时烧水泡脚,从70℃慢慢蒸、慢慢泡,然后上床睡觉。吃饭也总是两荤两素四个菜,从不讲究大鱼大肉。

攻打保定城时,赵建贤从城楼上摔下来,右腿受伤,后来被评为三级伤残,再加上风湿严重,老人至今仍保留着打绑腿的习惯。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