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约限流、扫码查活动轨迹……看重庆这些恢复
目前,重庆部分景区恢复了对外开放,在做好游客接待工作的同时,景区也根据实际情况,切实做好疫情防控。疫情防控期间,恢复开放的景区,每日游客量有多少?面对前来的游客,又有哪些应对举措?3月2日,记者采访了部分区县的文旅部门和景区,了解具体情况。
▲北碚缙云山景区大门检票检测
北碚
上缙云山“过三关”
提前电话实名预约
3月2日,记者从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委获悉,北温泉景区于2月22日恢复对外开放,缙云山景区于2月24日起恢复对外开放。目前,北温泉景区的游客并不多,但是2月27日柏联精品酒店部分客房恢复开放后,迎来首批12位客人预约入住。
缙云山景区方面,恢复开放后,严格实行电话实名预约制,每天限流500人。同时,游客进入景区前,还要在三个宣传点“过三关”。第一个点是前置宣传点,告知未预约的游客需预约后进入景区游览;第二个点是临时售票点,向部分自驾预约游客提前售票,缓解景区山门自驾车拥堵压力;第三个点是景区检票检测点,进入景区的游客需在此测体温、核实渝康码并登记身份信息,购票或验票后进入景区。同时,游客在乘坐索道上下山时,工作人员都会对其测体温,并进行身份登记,核实“渝康码”后,按一人一厢形式乘坐,仅未成年人由监护人陪同乘坐,尽量避免接触。据缙云山索道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他们每天上班前,都要做好相应的消毒和防范,并严格做好吊厢的清洁消毒。
游客数量方面,据介绍,工作日期间缙云山游客人数相对较少,日平均预约游客在100人左右,周末游客人数稍多,在严格执行预约制的前提下,游客人数始终控制在500人之内。
北碚区文化和旅游委提醒广大游客朋友,疫情尚未解除,陆续开放的景区都将制定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请大家随时关注发布的信息及出行提示,严格遵守疫情防控相关规定,并做好个人防护,不聚集、不扎堆,保护好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北碚,游客正在景区拍摄美景。
南川
游客监测点扫二维码
可查14天内活动轨迹
记者从南川金佛山管委会获悉,2月22日,南川金佛山、神龙峡、山王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在全市率先对非重点疫情地区自驾游(7座以下)游客开放。
据介绍,恢复开放至今,金佛山景区共接待游客722人。为了做好疫情防控,金佛山景区在门区、售票区、景区闸机处都设置了体温监测点。游客在门区监测点扫码(“南川区防疫复工申报平台”二维码)后,利用大数据可查询其14天内活动轨迹,重点核查有无去过疫情严重地区。同时,游客入园前,利用红外线温度计对游客进行体温测量,游览后在巴士站设置体温监测点,对游客进行体温测量。
进入景区之前,游客必须戴口罩,监测点对未佩戴口罩游客免费发放一次性口罩,排队游客需自觉保持1.5米距离,接受测量体温,并提供相关登记信息。
旅游巴士、索道轿厢目前实施核载量减半、隔位就坐的原则,以控制乘坐人数,索道缆车每个车厢仅许2人乘坐,保证游客间距。餐厅一律实行分餐模式,加大餐厅内餐桌间距,确保安全距离。
景区消杀方面,景区游览区、办公区、厕所、商业区等区域,每天至少消毒2次以上。旅游巴士、索道轿厢做到每出车一次消毒一次。为游客免费提供使用的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游设备等物品,“一天一消毒、一客一消毒”。景区内公用设施、电子触摸屏等每天用75%酒精擦拭消毒不少于4次。景区垃圾箱(桶)实行“一日两清理两消毒”制度,保持区内环境整洁,增设废弃口罩回收专用箱(桶)。
▲南川金佛山景区云海杜鹃
江津
仅对重庆市内游客开放
进景区需提供“渝康码”
记者从江津四面山景区获悉,3月2日,四面山景区恢复对外开放。
目前,该景区仅对重庆市内游客开放(以居民身份证地址为准),凭居民身份证在网上进行预约实名购票,不可现金支付,游客可在其微信公众号或者一些旅游网站平台购票。
记者了解到,目前,游客进入该景区时,需提供“渝康码”,游客之间距离保持1米以上;检票方式采取手持检票机扫码或者人脸识别的方式进入景区,避免人工检票;入园需佩戴口罩,体温检测合格者方可入园,体温高于37.2℃者禁止入园。景区实行错时分流有序入园。
目前,景区内观光车和游船载客量为准载量的一半。值得注意的是,游客入住四面山大酒店,也需提供居民身份证和“渝康码”,并配合酒店检测体温。景区提醒游客,在景区内的所有消费,请使用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不可使用现金。
消杀方面,景区所有活动区域不留死角地进行每日2次消毒杀菌;自助售票机、导览机、自助售货机等设备,每日消毒4次;对游客免费提供使用的拐杖、轮椅、雨伞、语音导游设备等物品,做到一客一消毒。同时,游客中心各卫生间、咨询台、售票窗口、自助取票机等人员密集处摆放有酒精消毒液和纸巾,免费供游客使用。
景区员工防护方面,景区对所有员工每日上班前进行一次体温检测,检测合格并正确佩戴口罩、消毒后方可入岗,下班再进行一次体温检测并消毒,做好员工体温检测台账。
武隆
单日接待量实行限流
景区内实行分散游览
记者从武隆景区获悉,2月22日起,武隆包括仙女山、天生三桥、芙蓉洞和白马山天尺情缘等景区正式恢复开门迎客。
为确保广大游客旅游安全,武隆景区制定了多项开园举措。此次所有开放景区实行网络实名制预约售票,拒绝现金购票。同时,景区每天将持续对景区游览区、办公区、厕所、商业区等景区各区域进行消毒,严格要求游客进入景区需佩戴口罩,入园必检,测量游客体温并登记。
此外,为杜绝人员集中、近距离接触带来的风险,还对各个景区实行分散游览,避免游客集中入园。从开园起至2月29日止,武隆景区严格控制游客流量,单日接待量实行限流,其中仙女山15000人/天、天生三桥景区10000人/天、芙蓉洞景区5000人/天、白马山天尺情缘景区10000人/天。
黔江
开放以来共接待游客约5000人
实行限流错峰入园
记者从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委获悉,2月25日,黔江芭拉胡景区、水车坪景区、爱莉丝庄园景区恢复对外开放。2月29日,黔江濯水景区、神龟峡景区恢复对外开放。黔江区文化和旅游委相关人士表示,自开放以来,黔江共计接待游客约5000人。
记者了解到,为了做好疫情防控,黔江在对所有景区内外环境进行全方位消毒防疫的基础之上,还做好了其他应对举措。比如,濯水景区和神龟峡景区,均实行实名制分时段网上预约购票,并关闭线下售票窗口,景区仅对疫情低风险地区游客开放。游客进园时,需凭身份证,接受体温检测并全程戴口罩,不扎堆,保持1.5米以上的游览间距。
对此,濯水景区相关负责人还表示,景区每天会保证两次以上的全面消毒,与此同时,景区(蒲花暗河)还实行限流错峰入园,每日限流1000人,每小时限流120人。神龟峡景区也实行限流错峰入园,每日限流240人,每小时限流60人。
丰都
游客分批进入景区
员工管理实行“四个不”
记者从丰都县文化和旅游委相关人士处获悉,2月29日,丰都九重天景区恢复对外开放;3月1日,名山景区恢复对外开放。
据了解,目前,九重天景区暂时只接待重庆市游客,且每日接待游客量不超过5000人(景区核定最大承载量为13200人),每两小时接待游客量不超过1500人(景区核定瞬时承载量为3300人)。游客分时、间隔入园,避免集中游览,游览过程中应与其他游客保持间距1米以上。
恢复开放当天,进入名山景区的游客并不多,当日共计接待游客74名,而游客进入景区前,需到登记台进行体温检测并用身份证进行实名登记,之后,再分批分量进入。疫情防控期间,景区严控游客总量,日接待量不超过平日最大承载量50%。同时,该景区除了采取全面消毒清扫外,还增设了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配置了免费消毒液。景区每天还对所有上班员工进行逐一排查,员工需进行2次以上体温检测,并戴口罩上班;严格执行日常管理“四个不”——不集中开会、不扎堆聊天、不互相串岗、不集中就餐。
名山景区提醒游客,主动接受工作人员的体温检测并登记,佩戴口罩再进入景区,并采用实名制购票,购票时尽量使用微信、支付宝等形式支付,减少接触。游览时遵守秩序,不扎堆、保持间距,把废弃口罩或垃圾按分类要求,放入专用垃圾箱。
▲丰都九重天景区
彭水
进景区前说明活动轨迹
游客进园保持游览距离
2月25日,彭水阿依河景区恢复对外开放。
记者采访了解到,景区采取了全方位的消毒防疫措施,在开园后至疫情结束前,该景区每日开放时间为9:00至17:00,日接待量不超过日最大承载量的50%,团队单团游客不超过30人。同时,景区线下购票窗口关闭,采取线上购票方式。游客提前一天线上预定,进入景区前,经过体温测量并陈述最近14天的活动轨迹,如果没有到过湖北,体温又正常的情况下,可以进入景区。
景区工作人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因为正处于疫情防控期,景区游客比平时少了许多,连平时游客量的50%都不到。如果游客前往时,游客接待量超过最大承载量的50%,禁止入园,那么,景区也会退还游客购票费用。
景区提醒,在游览过程中,应做好防护:进园后,保持游览距离,建议1米以外距离。游览时请不要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请遵守景区生态环保规定。若有发热、咳嗽等身体不适的状况,请及时告知景区工作人员。
重庆晚报·慢新闻爆料邮箱:3159339320@qq.com
——END——
重庆新闻网·重庆晚报慢新闻记者 朱婷/文 受访单位供图